第204章 附庸中式风雅的洋人-《泰昌大明》


    第(3/3)页

      等了一会儿,没人回答,于是他又看向汤若望道:“请贝尔阁下帮忙告诉这位画师,就说我要订六幅肖像画,就以灯市为背景。”他一边说,一边打开自己的银袋往外掏银子。

      汤若望一听六幅,立刻就知道这里边儿包含了自己的。他立刻拒绝道:“我不要。”

      “贝尔阁下。在欧洲,真正的贵族会在宴客的正堂里挂上自己或者祖先的肖像画。现在您成了中国的贵族,也是时候入乡随俗,拥有一幅中国式的肖像画了。”迪尼什·若昂的话正好搔到了汤若望的痒处。

      “.”汤若望没说话,但已经开始心动了。

      “就当是浪费您一天时间的赔礼。”迪尼什·若昂很会说话,不说是这是谢礼,而说成是赔礼。

      “好吧。”汤若望同意了,然后对中年儒生说道:“六幅肖像画,其中的五幅以灯市为背景,一幅以书房为背景。”

      “大生意啊!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中年儒生的嘴角都要咧到天上去了。

      “称一下吧。”迪尼什·若昂拿出一根有着裁剪痕迹的银条,放到中年儒生的桌面上。

      虽然听不懂这洋人财主在说什么,但收银子称重的规矩本就是不需要特地嘱咐的。

      一般来说,中年儒生收到的都是成色一眼可见的碎银子,到手的整银子也是朝廷铸造的官锭。这还是他第一次收到一整根儿私铸的银条。所以,他先是轻抛几下掂了掂重,然后又仔细端详了银条表面的色泽,最后用两手握着银条的两端硬掰几下试了试银条的软硬,才从背囊里掏出了一个专门用来称银子的小秤给银条称重。

      片刻后,他对汤若望说道:“官正大人,麻烦您告诉这位财主,六幅现画,十二两就够了,这银子差不多有一斤了。”

      “你剪一下呗。”汤若望没有翻译,而是直接说道。

      “我这儿没有大剪子,只能找银子。但不知道这位财主能不能接受我这些银子的成色。”中年儒生一面歉然地摇头,一面从背囊的夹层里摸出几个大小不一的银块。“如果不接受,烦请去不远处的钱庄请里边儿的掌柜帮忙剪一下,剪耗由我来承担。”

      听到翻译之后,迪尼什·若昂从中年儒生的手里接过那些银块,稍微看了看,点头说道:“不必麻烦了,就找银子吧。”

      “好嘞。”中年儒生快速称出足额的银子找给迪尼什·若昂并说道:“六幅画一天肯定作不完,先收您三两银子。之后完成一幅补一幅的钱,您看如何?”

      “不必要,十二两,全收了。”迪尼什·若昂毫不在意地摆手道。

      “多谢客官信任。”中年儒生也不拒绝,他收起银条,重新给碎银子称重。“找您四两二钱。请收好。”

      “这也太麻烦了。”朱由校看着这一来一回,感慨道。

      “确实,我大明用银这么广泛,竟然不铸银币,真是奇怪。”汤若望很喜欢这个看起来很面熟的年轻人,因此听见感慨,立刻就接了上去。

      “银币.是上面印着人头的饼状银片吗?”朱由校看过西洋人进贡给父皇的贡物,其中就有一整箱子精致的西班牙银元。

      “你知道?”汤若望有些惊讶。

      朱由校一愣,立刻意识到自己似乎过于嚣张了。但短促的慌乱之后,他镇静下来,说道:“确实知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