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沈阳教案(下)-《泰昌大明》
第(3/3)页
孙传庭惊呼道:“这是过河拆桥!我不能为了我个人的前途,计杀这些不远万里,义助我朝的义兵。”
“慈不掌兵!”贺世贤愤然道。“而且他们已经诽谤皇上了,领着接近三倍的皇粮,却说皇上受邪气蒙蔽,这算什么狗屁义军。”
“什么他们,谁听得懂那些色目兵的在说什么。就算没审我也知道,现在能确定的诽谤君上的人最多也只有那个色目人通事。”孙传庭坚决拒绝道:“我决不同意你的意见!如果我这么做了,那与禽兽又何异?与你那所谓的朝堂蚊蝇又有何异!”
“你这是在变着法儿的骂我?”贺世贤的老脸冷了下来。
“我就是在骂你,慈不掌兵不是你这说法。”孙承宗说道。
“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可是为了你好。”贺世贤的脸色气成了猪肝色。
“你别管我。”孙传庭热血上涌,转身拂袖离去。“我这就上报!如果朝堂弄权如此,我无非回乡闲住就是!”
“你给我回来!”贺世贤猛拍桌子起立,但孙传庭并没有回头。
看着孙传庭逐渐远去的背影,贺世贤突然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的贺世贤,热血而富有激情,可结果打了半辈子的仗,也不过只是一员游击,临大战方擢升参将。若不是萨尔浒时被划拨到李如柏那一路,恐怕这时候已经死了。
贺世贤重重地跌回到原位上坐着,他有点想笑,可最后只吐出一声叹息。“唉!”
————————
太阳即将沉入大地之时,来自沈阳的信差抵达了辽阳北门外的哨卡,并被哨卡派出的骑兵给拦了下来。驻守这一哨卡的兵丁,隶属于万历四十七年从蓟镇移驻辽镇的总兵官李怀信。
李怀信原是陕西的总兵官,他之所以会被远调到辽东,是因为李家再起最后的希望,李如桢,是个毫不知兵的军事白痴。万历四十六年,建奴攻陷抚顺、清河,辽东危急。此时,朝议想当然地希图以李氏旧威,慑服建奴。于是同时启用李如柏、李如桢两兄弟。
万历四十七年,经略杨镐北讨建奴,四路出师。以李如柏为南路军统帅,并令李如桢驻守沈阳。三月,四路三溃,独如柏一路幸存。之后,李如柏被劾罢归朝。而李如桢则继续留驻沈阳。
然而李如桢“终日兀兀,莫展一筹”。建奴攻开、铁,如桢拥兵不援,致开、铁失陷。
后来,熊廷弼临危到任,亲往沈阳考察李如桢。询问李如桢如何立营,如何传递烽火,结果如桢一问三不知,完全不知兵事为何物。不仅如此,李如桢甚至无法约束二哥李如柏给他留下的家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恐战畏奴的李氏亲丁就跑了七八百人。熊廷弼没有办法,只好以“十不堪”弹劾李如桢去职,并以陕西总兵李怀信代替。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李如桢和如松、如柏两位兄长不同。他根本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上半辈子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京干锦衣卫的活儿,南司、北司、西房干了个遍。要是辽东不糜烂,李家不出事,恐怕下一步就该把骆思恭顶下来做掌卫事了。
能让一个“未历行阵,毫不知兵”的所谓将门子弟,送到最前线做镇守总兵官,足以见得当时的朝议是有多么的糜烂。
熊廷弼对李怀信可以说是一天三催了。李怀信让兵部扣在蓟镇,备防京畿,熊廷弼甚至不惜上疏痛骂兵部不是东西。到最后还是只吊着一口气快要宾天的先帝神宗出面,才把李怀信弄到辽东来。
李怀信初到时,还以为熊大经略有多器重自己。可还没相处多久,李怀信就见识到了熊大经略的熊脾气。整天揪着耳朵骂,仿佛沈阳乃至辽东的糜烂是他造成的。李怀信的脸皮没有贺世贤那么厚,此前也没有受过这么大的委屈,被骂哭好几次,屡屡上疏求去。可神宗这会儿只听熊廷弼的,其他一概不报。好容易熬到神宗龙驭上宾,接执国柄的新君还是不让他走。但皇上还是圣明的,至少派了愿意帮他们说话的人到辽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