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对骆思恭的弹劾-《泰昌大明》


    第(2/3)页

      王安很快找到赵延庆其人。“赵延庆,山西太原府盂县军籍。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举人,次年联捷进士。初授北直隶乐亭县知县,后调钜野县。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二,补湖广道御史。”

      八月初二,即位只一天的新君很是补了些监察官。

      “他最近跟什么人有过什么接触吗?”朱常洛又问道。

      “主子稍等。”王安来到放置锦衣卫提报汇总的架子前,快速翻找起来。不一会儿,他便查完了改元以来的所有提报。说道:“这人最近倒是没跟什么人接触过.”除非有特别的命令,否则锦衣卫不会浪费人力去监视低级官员。所以王安这里“人”指的是高级文武官僚。

      “但是这个赵延庆应该是东林党那边儿的人。”王安解释道:“当初递补风宪官的时候,各派均有举荐。这个人是杨涟署名推上去的,所以大概率是东林党。”

      “东林党?”朱常洛不觉得远在辽东的杨涟会吃饱了撑地掺和这些事情。“他们这时候跳出来干什么?”

      “主子。”王安小心翼翼地问道:“到底怎么了?”

      “你自己看吧。”朱常洛将奏疏推到御案边缘。

      王安走近拿起。他刚把奏疏打开,就听见皇帝说:“天津卫、锦衣卫、武清侯、东林党。这滩水真的是越来越浑了。”

      ————————

      下午申时的钟声一敲,皇帝便在魏朝的随侍下准点离开南书房。他要去探视一个怀胎足月即将分娩的女人。

      皇帝走远之后,王安起身来到刘若愚的面前,命令道:“你留在这儿,把咱仨桌上的奏疏都过一遍。然后再把皇上已经批了红的给发了。”

      “您这会儿就走了?”刘若愚有些意外。毕竟自他进入司礼监以来,王安还没有在不伺候皇帝的时候早退过。

      “小屁孩儿初生牛犊,不知轻重。”王安捏着拳头,在刘若愚的桌面上轻轻地锤了一下。“我得在他跳下去之前拦住他!”

      “有这么严重吗?”刘若愚悚然一惊。

      “疏不间亲.”王安丢下一句话,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乾清宫,直奔司礼监去了。在动静彻底平息之前,刘若愚远远地听见了最后王安的声音。“立刻去把王承恩那个小崽子给我叫来!”

      不多时。王安及一众随从人员来到了司礼监本部衙门。他人还没到,看门儿的宦官就为他推开了正堂的大门。

      王安大步流星,裹着一阵冷风跨过门槛。里边儿的宦官纷纷迎上来准备磕头。不过还没等他们跪实在。王安就朝着曹化淳勾手,并道:“你跟我过来!”说完,他也不等其他人反应,直接就去了后堂静室。

      见状,曹化淳脸上堆出的笑意一下子就凝住了。他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在干爹的脸上看见这样的表情了。上一次,还是在他提出学魏忠贤的法子做掉米嫔的时候。

      ————————

      曹化淳斥退随行的宦官,来到已经坐定的王安面前,飞快地行了一个磕头的见面礼。“干爹。怎么了,出什么大事儿了吗?”

      “等你的好儿子亲口来跟你说吧。”王安的声调已经不再如往日那般平稳。

      “到底.”刚准备站起来的曹化淳又直挺挺地跪在了地上。“是。”

      差不多跪了一刻钟。曹化淳才听见一个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地跑到门口。

      “进来!”没等敲门,王安就扬声令外面的人进来了。

      离开乾清宫之后,王承恩并没有回后军都督府,也没有去锦衣卫东司房。而是回到西厂按皇上的吩咐,把这些个事情整理成一个详细的条陈。但条陈的结论还没写完,他就被王安派来的宦官给叫到司礼监来了。

      “奴婢叩见老祖宗。”王承恩先向王安行礼,再向曹化淳行礼。“儿子叩见干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