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东厂的成果-《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南书房,皇帝正捧着一盏氤氲着雾气的茶盏靠在椅子上,既是品茗,也是暖手。

      就在这个时候,得了皇帝召传的崔文升推开门走了进来。在崔文升的身侧,还跟着他的二儿子崔仲青。崔仲青的手里捧着一摞簿册,簿册里记载着东厂最近的工作成果。

      崔仲青将这摞簿册摆到崔文升的书案上,接着便来到干爹的身边跪下,同干爹一起向皇帝行礼。

      “奴婢崔文升、崔仲青叩见主子万岁!万万岁!”

      “起来。”朱常洛放下手里的茶盏,对崔文升说道:“到自己的位置上坐着说话。”

      “谢万岁。”再磕头,礼成。

      崔仲青站起身,快步走到南书房的第三把交椅旁。他刚准备动手,不远处王安的声音便飘了过来:“崔东厂好大的架子啊。在这儿还有人帮你抽椅子。”

      崔仲青直接愣在原地,脑门上立刻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他突然开始乱想,觉得皇帝“起来”二字所指令的对象,可能并不包括他。

      “滚出去。我还没有老到处处都需要别人伺候。”崔文升呵斥一声,接着佝偻着身形,颤巍巍地将椅子抽出到合适的位置,并坐了下来。

      “是。”这声呵斥,对于正胡思乱想的崔仲青来说不啻天籁。他飞快地朝皇帝磕了个头,然后便迈着小碎步,倒退着离开了南书房。

      崔文升落座后,朱常洛的脸上也挂了几分笑意,他摆出关切的样子,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个小插曲。“你背上的伤,好些了吧?”朱常洛问道。

      崔文升眼神一亮,旋即撑着桌面缓缓起身,并说道:“托主子万岁爷洪福。奴婢已然痊愈,无碍了。”

      “痊愈就好,你还是坐着说话吧。”朱常洛微微颔首,并道:“捡要紧的讲,别啰里吧嗦地扯一摊子事情出来。”

      “是。”崔文升坐回去,接着便从怀里摸出一张纲目。

      他其实也没打算把那一摞载满了供陈词,田宅窖金的簿册念上一遍。崔文升让崔仲青把这一摞东西抱过来,一是为了让自己的干儿子也在皇上这儿露露脸,二则是让皇上能直观地看见东厂最近的工作成果。他要念的,从始至终都只有那份儿纲目。皇上能说这么一嘴巴,他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咳咳。”崔文升像上朝奏事的文官那样,轻咳两声清嗓,接着说道:“目前。计抄得曾任山东开矿,兼临清等钞关征税太监马堂,白银一百九十四万三千六百二十一两,黄金一万三千二百三十一两。山东、直隶、河南等处私田,二万三千余亩。投献田,十二万九千三百余亩。田地仅载册上,未能实地考察。”

      东厂拿到了去外地查抄房产窖金的权限,但也仅此而已。他们没有在地方上丈田的权限,皇帝甚至明令禁止他们要求地方官府协助。就连东厂番子的食宿差旅费用,都不由地方官府提供,而是加两倍月俸,让他自己拿银子采买。这和以往的缇骑钦差很不一样。

      “二万三千余亩私田?都是记在他自己的名下的?”朱常洛疑问道。

      崔文升想了想,回答说:“回皇上的话。据审,马堂家的私田,大多记在马家亲戚的名下。马堂自己名下的田土反而不多。”

      除刘若愚这种突感异梦,骤然自宫的豪杰以外,宦官多出身于家境贫寒、多生难育的贫苦人家。但贫贱不等于没有血亲,宦官一旦发迹,便常有亲眷来投。这时候,发迹的宦官往往不会嫌恶排斥,反而会大方地接济、庇佑,乃至留在身边重用。

      幼年时便入宫的宦官,一辈子没有种田的经历,因此对田土也不会有太大的追求。比起自己置田,他们更愿意像文官那样接受投献,以提供“避税、避徭的服务”,来换取稳定的“通货收入”。

      不过他们那些出身农家的亲戚,却坚持秉着有田买田,无田窖金的“长远打算”,在家乡置办田土,成为一方地主。蠢一点的巧取豪夺,闹得地方不得安生,聪明一点的就找宫里的大宦官讨银子去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