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上达天听与鞑靼请见-《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要把骆思恭叫过来问话吗?”李永贞问道。

      “先不急,我这就去书房,报给万岁爷知晓。”思虑片刻之后,魏忠贤决定跑一趟南书房直禀此事,顺便旁敲侧击地探一探,背后的细节。

      “现在就惊动万岁爷吗?”李永贞一惊。他本能地以为魏忠贤要借此事大做文章,对付锦衣卫了。“我觉得还是先叫骆思恭来问话会比较好一些。”李永贞委婉地提醒道:“天津卫的事情就是骆思恭提报的,他总不至于自己搞自己吧?”

      只要动不到掌卫事骆思恭的头上,再怎么对付锦衣卫也只是小抓小挠。

      “什么惊动不惊动的。咱们不就是干这个的吗。”魏忠贤站起身,将提报叠起来收好。

      魏忠贤并不喜欢李永贞这个下属。因为李永贞现在坐着的位置,是魏忠贤准备留给亲近的宦官的。由于他是位卑骤起,还没来得及在宫中培植亲近的势力,所以这个位置就一直空着,由他自己兼掌,无非是忙了些。但没承想,司礼监招呼都不打一个,直接就给他调了这么一个人过来补缺。

      “还有一件事。”见魏忠贤有立刻就要离开的意思,李永贞赶紧说。

      “还有.”魏忠贤突然不耐烦了。但几乎是下一瞬,他就完成了对情绪的调整。“还是锦衣卫那边儿的消息?”

      李永贞没有察觉到魏忠贤眼里一闪而过的狠厉。“是锦衣卫。他们在提报天津事的时候,还报了一笔廉材银。”

      自从廉材房贴出告示,允许五品以上的宦官自觉上缴赃污的银子之后,这种由官员主动上缴的银钱,就被宦官们戏称为“廉材银”了。“廉材银”这个词本不见于文书,但最近也有着约定俗成,成为官样用词的趋势。

      “哪里来的?”魏忠贤问道。

      “百户进京,他们之前报备过。是锦衣卫内肃的事情。”皇上命令锦衣卫内肃这件事,发生在李永贞入职之前。但他很尽职,入职之后没多久,就把能调阅文书全部看了一遍。

      “原来是这个。”李永贞这么一提醒,魏忠贤立刻就想起来了,于是追问道:“有多少?”

      “银子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一两。黄金二百三十两。此外,还有瓷器十六件,字画十二幅.”李永贞掏出一张账单。

      魏忠贤每天都被几十上百万两的账册轰炸,对于这种万把两的数字都快脱敏了。不过,魏忠贤还是很快就猜出了这两件事看似无关的事情之间的关联,知道骆思恭这是急着撇清干系,想隐晦地把锦衣卫从沈采域畏罪潜逃的事件中摘出来。

      “记下来让稽查局的人去核验,核准后报司礼监。等司礼监批收了,再让锦衣卫直接押着送到承运库去就是。”魏忠贤不动声色地说道。

      “是。”李永贞点头。

      “还有别的事儿吗?”魏忠贤摆出一副亲切的样子笑问道。

      “没了。就这么两件。”李永贞再次提醒道:“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骆思恭叫来问问。”

      “你愿意问就传他来问吧。我还是得去一趟书房。”魏忠贤快步走到镜子前,正了正自己的衣冠,确定衣紧帽正,没有缺漏之后,便大踏步地离开了西厂。

      “这”看着魏忠贤逐渐远去的背影,李永贞无奈地愣在了原地。

      ——————

      南书房如今添了一张新的桌子,算上那两张长期空着并对立的,一共是五张。

      刘若愚的小方桌摆在最靠近门的位置。因此,他也就很自然地被安排着顺便做了南书房文书收发的活计。所谓的收发,自然不是亲自跑到会极门去接收内阁的票拟,这是在会极门当值的宦官的活计。刘若愚的工作,是按部门分类,把阁、部、寺、司、院、监、科等外廷衙门的奏疏、提报,按照重新拟好的分类的分堆,然后再分别递送到自己、魏朝、王安乃至皇上的书案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