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层层上报-《泰昌大明》


    第(2/3)页

      为了方便工作的展开,任何一个出京办差的锦衣卫都有不经本部衙门允许,直接调动附近百户所的权力。

      “这可不是权限的事情啊。”骆养性不无忧虑地说。“他完全可以往南调静海百户所,或者往北调霸州百户所的兵来用啊。”

      “你要给他下指示?”骆思恭放下茶盏,朝负责值堂校尉招手,示意他给自己续水。

      “不。我只是说一说。”骆养性从校尉的手上接过水壶,掺好后,又将之还回去。“就像您常讲的那样,既然派人出去就要信任他。如果遇到点事儿就下指示影响外派的决定,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派他出去。”

      骆思恭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沈采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但他跑了,这个事情就变得微妙了。”

      “您觉得风声可能是从哪里走漏的呢?”骆养性捡起信封,又将信纸给塞了回去,他要把这东西拿回去归档,然后载入简报呈递到西厂那边儿去。

      “经手乃至知道这件事的衙门或是人都有可能,但不会是咱们。”骆思恭开玩笑道:“哼。除非天津卫在我这里插探子了。沈采域要是有这本事,那也确实该他跑。”

      “就怕上面多想,这个事情很难自证。”骆养性不无忧虑地说道。

      “只要皇上不多想就无所谓。”骆思恭面上风轻云淡,可心底还是不免打鼓。

      “那要不立刻派人去查?”骆养性建议道。

      “去哪里查?”骆思恭反问道:“内阁?兵部?后府?还是宫里?这还是直接插手了这件事的。要知道,周吏部、徐礼部、李户部、王工部、黄刑部可都参加了弘德殿的国议。沈采域如果没跑,那这就只是一件按部就班的小事。但沈采域跑了,这个事情就不是我们能擅自做主的了。”

      “那要怎么办?难不成当做没发生过?”骆养性说道。

      “当然不能当做没发生过。咱们就按流程办。陆文昭连夜审讯但只报上来一个日期。就说明事情没什么进展。既然他不知措置,往我们这儿报。那我们也往上报,有什么说什么,也不过多解释。等上面有了明确的意思再查。如果上面不让我们查,那我们就不管。”骆思恭正了正自己的坐姿。“只要咱心里没鬼,怎么查都无所谓。”

      “那好吧。我这就报上去。”骆养性被父亲的淡然给折服了。“父亲还有别的吩咐吗?”

      骆思恭想了想,问道:“北直四省各百户所的百户来了多少了?年前不是叫你给他们发函,让他们年后进京述职吗?”

      “京畿地方的都到了。”骆养性说的“京畿地方”指的是北直隶地区。“两山一河来了大半。陕西只来了几个。”

      北京锦衣卫指挥使司直辖北方,也就是北直隶、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而剩下的南直九省的百户所,则属于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司管理。尽管南京锦衣卫代管的地方,比北京锦衣卫直管的范围还宽,但它的权势却比北京小很多。南京锦衣卫没有决策权,也没有独立于三司的司法权,基本等于一个独立的情报收集和中转机构。之所以说它是独立的,是因为南京锦衣卫虽然有着向北京锦衣卫递交情报的责任,但南京锦衣卫的人事权并不在北京锦衣卫手上,而在皇帝本人手上。

      “你觉得这些人怎么样?有能荐上去用的吗?”骆思恭问道。

      北直四省的百户进京是从来见不到掌卫事的。这次也不例外。

      “我倒是觉得都不怎么样。叫他们述职也述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说来说去都是那些车轱辘片汤话。”骆养性摇头道。“不过,这趟子下来,银子倒是收了不少。”

      “多少?”骆思恭倒没太的反应,地方官进京述职都得上下打点。通行的游戏规则,是归哪个衙门管,就得去哪个衙门送钱。各地百户所的直管衙门是五大千户所,这次由经历司出面听述已经是破例反常了。因此锦衣卫内部有不少人都在猜测,这是骆掌卫想趁着还没隐退,最后再多捞几笔。

      “还没细算。有多有少,反正平均下来,每个人也得有四五百两银子吧。”骆养性回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