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补缺 添人-《泰昌大明》


    第(2/3)页

      “朕再问你,如果这一单尚膳监蒙混过去了,你能拿多少钱?”朱常洛的语气像是在闲聊。

      王体乾反应了一下,猜测皇上说的这一单,是指两报预算之间的差额。这又把话题给兜转回去了。“多报少缴加起来,差不多二万五千两银子。这个银子是特例,不必发给太下面的人,只在知情人之间分润就可以了。分到奴婢这里差不多是五千。”杜旭那边儿怎么想、怎么说的,王体乾不知道,也不重要了。皇上问什么,照实回答就好。

      “尚膳监的暗规积习朕不会再过问。”朱常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因为制度性的腐败而搞无限制的扩大化。“但这个特例,你觉得朕是问还是不问啊?”

      “天下之事决皆在万岁。奴婢听候发落就是。”王体乾将语气控制在一个极度恭谦的调子上。

      “收起你的小聪明。朕是在问你。”朱常洛把问题又抛回给王体乾。

      “既然这个主意是奴婢出的,就请万岁治奴婢死罪吧。”王体乾把心一横,没有求饶。而是采用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

      “你是真想死?”朱常洛冷笑一声。

      “奴婢不想死,但万岁爷要奴婢死,奴婢就不得不死。”王体乾猛一个磕头,然后又挺起身。他还没有忘记皇上让他抬头的命令。

      朱常洛没有立刻给出最终的判决,而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笑道:“呵呵呵呵。好,朕喜欢你的答案。就当这个主意是杜勋出的吧。”

      朱常洛不在乎真相。他对那些没有在地方上当过矿税太监的高级宦官的处置决定几乎是随机的。运气不好的去东厂,运气好的来南书房。

      “奴婢叩谢圣上天恩。”王体乾感觉自己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了下来。情绪也触底反弹似的泛起了一些小小的期待。既然考验已经通过了,那就该升职掌印了。就像他说的那样,尚膳监已经没有比他资格更老的宦官了。

      “王安。”朱常洛转移视线,看向王安。

      “奴婢在。”王安应道。

      “把那个给他。”朱常洛摆手道。

      “是。”王安打开抽屉,从里边拿出一张早已写好,而且盖着司礼监大印的开支条。这个开支条只有一页两行字,却像奏疏一样,用着硬壳封面。

      王安走到王体乾面前,递出开支条,并用发遣散费的语气说道:

      “按照新的俸制。这是你这些年在宫里服役应得的俸禄。虽然你在各衙门之间调来调去,但总的来看,你当了五年太监,每年八百两。十年少监,每年六百两。六年监丞,每年四百两。八年局副使,每年二百两。一共是一万四千两银子,一次性补发。三天之后,雇辆车子,拿着条子,去内承运库拉银子吧。”一斤十六两,一万四千两就是八百七十五斤,自然是要用车子来拉的。

      “奴婢不明白。”王体乾没接。

      “叫你领钱。一共是一万四千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王安把开支条扔到王体乾的前襟上,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万岁爷这是要奴婢出宫?”王体乾那双浑浊的老眼里竟泛起了泪光。

      对于那些在宫里干了一辈子,从未外放的宦官或者女官来说,皇宫就是他们的老家,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生活。有地位的宦官一般会老死在宫里,然后将自己这辈子的积蓄传给干儿子们。而绝大多数上了岁数的宦官会在出宫那天,像个被家里抛弃的孩子那样嚎啕大哭,即使他们省吃俭用,已经攒了足够多的钱用以支撑下半辈子生计。

      “你还想继续留在宫里办差?”朱常洛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反应了。“这些钱怎么也够你养老了。”

      他一个一个地找这些老宦官问话,当然是为了看看这些老人还能不能用。但就跟先收钱再发钱一样,最重要的还是表明一个态度,做给后来人来看。这些老人留下继续办事也好,拿着钱安全落地也好,都无所谓。只要把权力的分配结构,薪酬制度,监察体系,惩治办法,最高层人事任免做好了,这些事务性质的部门用谁都一样。

      “奴婢想留在宫里继续伺候主子万岁爷。”王体乾磕头道:“求主子万岁爷恩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