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东林点将录-《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在遭到西厂的警告与敲打之后,崔文升收敛了许多。他从南书房回来之后,便亲自写信让那些收到消息准备进京补缺的亲戚、亲信们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做完这一切之后,崔文升学着武举取将的方式,给东厂的番役们制定了一套升迁的规矩。

      就在他准备用这套规矩在那些领着百户衔的把总之间重新选取千户的时候。锦衣卫动起来了。

      万历四十八年,冬月十二。

      “锦衣卫掌卫事骆思恭求见!”乾清宫南书门外,太监高声通名道。

      “宣。”皇帝的声音从殿内传了出来。

      “臣,骆思恭拜见吾皇万岁!”骆思恭很标准地向皇帝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

      “骆侍卫起来说话。”朱常洛翻过骆思恭的档案,发现骆思恭在刚承袭他爹骆秉良的正五品千户时候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东宫侍卫。

      锦衣卫说到底是皇帝的带把儿的家仆。而且跟没把儿的家仆比起来关系还更远,能站着说话已经是对老资格的恩遇了。所以骆思恭赶紧谢恩:“叩谢陛下圣恩!”

      以前上朝的时候,君臣之间隔得远远儿的,看谁都差不多。但这一走近,朱常洛才发现骆思恭虽然岁数不小,两鬓斑白,至少得有六十岁。但他膀大腰圆,非常精神,杵在哪儿就像一座敦实的小山。

      “是田尔耕的事情吧?”没等骆思恭说话,朱常洛便主动开口问道。

      锦衣卫有权调查任何一位值得怀疑的官员,但锦衣卫若是想要捕拿涉案的官员,就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只有在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的几年间,锦衣卫甚至内宦才有不必得到皇帝的批准而擅自缉捕官员的逾制殊权。

      昨天是冬月十一,皇上按照“每旬一朝”的规矩来到乾清门视朝。被始终坚持“一日三朝”,不肯退缩的言官们追谏了整整一个时辰。骆思恭看在眼里,知道时机已到,便决定入宫求见。

      不过散朝之后,骆思恭念头一转,心想:言官当日触及龙颜,锦衣卫立刻就举事拿人未免显得太过刻意。所以他又等了一日,才到宫里请求皇帝御准锦衣卫的行动。可没承想皇上已经知道锦衣卫的动向了。

      骆思恭到底当了几十年的老锦衣卫了,他只小小地惊讶了一瞬就恢复了如常的面色。骆思恭低头颂圣道:“圣上龙目灼世。”

      “你们想抓哪些人?”朱常洛问道。

      “回圣上的话。东林党,大理寺卿邹元标,右佥都御史兼巡抚辽东袁应泰,监察御史左光斗,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翰林院修撰文震孟.”骆思恭记性很好,随口便拉出一长串名单。

      “这么多人,锦衣卫有把握吗?”朱常洛的语气没有显露出太多的情绪。

      “回皇上的话。田尔耕已经查实,大理寺卿邹元标与赵南星等东林党骨干,经常聚在一起商讨党争攻讦之事。对辽东经略熊廷弼的无端攻击和本次忤逆圣意之政潮应该就是这些人在密室中商定的。”皇上的淡然让骆思恭很难揣摩到圣意。

      “‘应该’,‘密室’。”王安插话进来。“骆掌卫,你们真的有把握吗?”

      “回老祖宗的话。锦衣卫北镇抚司已经拿到了杨渊、顾慥、冯三元等三人签字画押的口供。”骆思恭其实比王安还要年长不少,他也并非是攀附着王安才上位的,可以不必称王安为“老祖宗”,但骆思恭还是这么叫了。“此三人已经明确交代,他们之所以攻击熊廷弼,就是受了赵南星的指示。”

      “他们声称,赵南星不仅想要将熊廷弼挤出辽东,还想让袁应泰代替熊廷弼。”骆思恭回答道。

      “这三个人不是被发配了吗?你们是怎么拿到他们的口供的?”朱常洛问道。

      “.”骆思恭抿了抿嘴。

      “回话。”王安敲了敲桌子。

      “回皇上的话。负责押送他们的人就是锦衣卫,我们在路上用了一点儿小小的手段。”骆思恭回答说。

      “还活着吗?”

      “一个都没死。”骆思恭补充了一句。“臣敢担保,他们绝不会翻供。”

      朱常洛摇摇头,说道:“让他们翻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