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密折制之始-《泰昌大明》


    第(3/3)页

      “唉!”陆文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利害关系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张姑娘切莫自误。”

      “我回去就是希望解决这个事情的,但现在已经太晚了吗。”张诗芮拍了拍丁白缨的肩膀,按住她紧握剑柄的手。“去你想去的地方吧。”

      张诗芮走到丁白缨面前,将丁白缨护在身后。她看向陆文昭,但话却是在说给其他人听:“我跟你回去。丁姑娘不是张府的护卫,她只是一个镖师,交差之后就跟我没关系了。”

      “很好。这样我们的差事就算是没搞砸。”陆文昭站起来。“张姑娘大可以放心,回京之后还是由我看守张府。锦衣卫会严格依令行事,保护张姑娘的安全。”

      他这话既是说给手下人听,也是说给丁白缨听。

      “我的差事交不了!”丁白缨从袖袋里掏出那张一百两的银票,固执地说道:“一天一两银子,还早。”

      ——————

      次日,北京,紫禁城。

      今天言官、翰林们心心念念的祖制早朝正式恢复。在京三品以上文官、一品或有爵位的武官、六科十三道言官以及翰林院上百位翰林全都起了个大早,在乾清门内外站得整整齐齐。

      为了避免站在殿外的翰林们冻着,皇上很贴心地给他们每人都发了一件儿还算优质的宽棉袍。

      “卯时已过,皇上为何不来呀?”内阁首辅方从哲出声询问站在殿内的大太监魏朝。

      “为了早朝,主子起了个大早。但尚膳监今儿出了些差错,居然给主子送来凉了的早膳。主子圣明,不愿意浪费粮食。可这早膳一用进去,龙腹就开始翻腾起来了。”魏朝把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掏出来。“大人们再等等吧。主子要是能过来,总是会过来的。”

      不远处的乾清宫,南书房。

      因为天气已经冷得不再适合户外运动,所以朱常洛就温暖的大殿内开了一个锻炼区。

      “听魏忠贤说,张诗芮跑了?”并不剧烈的晨练过后,朱常洛坐回书案,拿着毛笔在一张印着条框的纸上写写画画。

      “回主子,是的。”王安咽了一口唾沫。他昨天晚上回司礼监本部衙门处理部务的时候收到了这个消息,但并未报告给皇上。“奴婢估摸着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没扰了主子休息。”

      “这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儿。陆文昭要是没能在天津卫截住张诗芮也不必斥责,他接到差事的时候,那女人已经跑了嘛,怪不到他头上去。”朱常洛在开头写道:此秘谕,勿与他人知晓,你自己好生保留。

      “主子圣明!”王安恭维道。

      “陆文昭若是着空手回来,就让南京锦衣卫把天妃宫给围了。张显庸要是也跑了,就把案子交给魏忠贤去办。”密信不长,很快就写完了。

      朱常洛在信纸上吹了吹,然后掏出一枚木雕镶金的小私印。“第一封信秘发给熊廷弼,第二封信则秘发给杨涟。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先问问他们意见再决定‘辽奴西运’的事情。”

      “秘谕吗?”王安有些疑惑。这已经不是皇上第一次暗发上谕了。

      “朕觉得,并无必要事事都让百官知悉。”朱常洛研究清史,深知清朝进一步加强中央皇权的几大制度之一便是康熙朝订立的密折制。这个制度最好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经济改革,几乎不会触犯到食利者们的既得利益。虽然细节颇多,但却可以立即施行。

      “奴婢明白了。”等朱常洛在信纸上盖上篆体的大名后,王安便将之塞进信封,将之封装了起来。

      “叫人做一些没那么精致的木盒,再做同等数量的锁。每把锁只配三把钥匙,一把留司礼监备用,一把朕亲自收着,一把寄到那些收密折的官员手里。”朱常洛想了想。

      “奴婢领旨。”王安领旨后,说道:“请主子恕奴婢多嘴问一句。”

      “你说。”朱常洛点点头。

      “真要把事情交给魏忠贤去办吗?奴婢怕他办出人命来。”王安说道。

      “办出人命就办出来呗,让内稽司归档就好了。”朱常洛伸了伸懒腰,理所应当地说道:“江西姓张的这么多。”

      王安动作一顿,然后狠狠地打了个冷颤。江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