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房产买卖-《泰昌大明》
第(2/3)页
————————
正阳门支行。
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了职,将要去办大事的惠进皋正半倚着柜台,翻看着一本由徐光启和前任耶稣会会长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几何原本》的扉页上印着徐光启对此书的评价: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叶向高当初愿意出面为利玛窦争取一个安葬地的重要原因,就是这本书。叶向高在给神宗的皇帝的奏疏中说:姑勿论其他,即其所译《几何原本》一书,即宜钦赐葬地矣。
但其实,惠进皋手中的《几何原本》只是一本残卷。完整的《几何原本》一共有十三卷。但徐光启和利玛窦只合作翻译了其中的其中的六卷,也就是平面几何的部分。而剩下的七卷则因为利玛窦的病逝而无限期的搁置了。
惠进皋读这本书,也不是为了实用。只是单纯地打发时间,汲取一些触类旁通的知识而已。他在司礼监协助查账期间,被提着脑袋灌输的知识,是由皇帝口授米嫔知道,并由米嫔教授给西厂查账小队,并最终由司礼监结集成书的《阿拉伯数字与复式记账法》又称《钦定西数与会计学入门》。
每天银行关门之后,惠进皋还会给那些识字的雇员上课,把《钦定西数与会计学入门》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叮铃!
支行的门口挂着一个铜铃铛。只要轻轻地碰一下,就能提醒店里的伙计来客人了。
惠进皋听见声响,将书签卡进书页,然后合上书将之放到一旁。
“这位客官。”惠进皋微笑着招呼道:“您准备办什么业务啊?”
“业务?”来客看起来还算年轻,一副贵公子的打扮,就是脸色有些憔悴。
“存取,借款,典当。我行无所不包。”惠进皋解释道。
年轻人点点头。“我是来兑现的。”
“兑现?”惠进皋一愣。“您哪里来的银票?”一般来说,票号掌柜不会问客人银票的来源,核验无误之后直接兑现就可以了。但直到目前为止,正阳门支行一张银票都没发出去,惠进皋觉得,其他支行的情况可能也差不多。
“是圣上赏赐给家严的。”年轻人从袖袋里掏出一张二百两的银票。
“敢问令尊是?”惠进皋接过银票上下打量,并问道。
李廷元回答说:“家严讳汝华,原任户部尚书,获加太子太保。”昨天,宦官带着皇帝允许李汝华致仕还乡的诏书以及对应的赏赐来到了李汝华的家。从接到诏书的那一刻起,李汝华就不再是大明朝的大司徒了。
“哦!”惠进皋恍然大悟。“这么快就要回乡了?”
“是的。”李廷元应当道。
“您稍等。”虽然惠进皋不觉得银票会有假,但他还是按照规定,仔细地端详了防伪标记。
确认无误之后,惠进皋用随身携带的钥匙,打开柜台,并从里边儿取出了五根二十两,和十根十两的标准银条。
这些银条都是新铸造的。东厂抄家得来的银两,基本都被铸成了条状。并在正面标明了分割的刻度。只要用剪子沿着刻度剪裁,就能得到对应重量的银块。
“京票京兑,没有规费。”惠进皋将银条放到一个托盘上,并通过木栅底下的小窗口推给李廷元。“一共二百两整。那边儿的台子上放了剪子和秤,您可以验一验。您要是自己带了秤,也无妨用自己的秤称。”他伸出手指引道。
“这是官锭?”李廷元第一次见到这种形状的银子,有些惊讶。
“足色纹银,宫里造的,铸造地、重量和银匠的姓名都在背面。为了方便流通,改了形制。”惠进皋觉得干脆造一块牌子摆在柜面上算了,也懒得解释。
李廷元拿起一根银条,翻转过来,发现上面确实像其他官锭一样,刻着产地、重量和银匠姓名。“这家铺子是宫里开的?”
“当然。”惠进皋取下自己的腰牌,向李廷元展示。
李廷元看见腰牌,赶忙对惠进皋作揖。“学生见过惠司正。”
“李公子客气了。”惠进皋起身还礼,又指了指那盘银条。“验一验吧。”
“收起来。”李家的仆人带了秤和剪子,但李廷元还是直接让管家把银子装到箱子里给带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