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侦察兵的对决-《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在点燃烽火南告敌情的同时,奉集堡守将,总兵官李秉诚也基本完成了武装。

      只要再戴上头盔,他这身儿全重四十五斤的鱼鳞甲,就算是穿戴齐全了。

      片刻后,李秉诚走出中军帐。其总兵标下的三千骑兵,已经跨在马上,做好了出城迎敌的准备。

      骑兵们分三部、六司、六十队,有序地林立在堡城门口,等待着总兵官的表率。

      李秉诚从亲丁的手里接过缰绳,拒绝了亲丁的托扶,自己踩镫上马。坐稳后,他没有多说任何一句话,只大喝一声“驾”!便带着这三千骑兵鱼贯出城,朝着点燃烽火的外围墩堡驰去。

      “快!快!赶快就位!”骑兵离城后,留守参将立刻命令下级军官率领堡中步卒带上小炮长枪,从四口出城,赶往外围工事的预定地点组织防御。而参将本人也登上新砌的砖墙,和城墙上的士兵们一道,遥望总兵官离开的方向。

      ————————

      在得知努尔哈赤北攻叶赫的消息之后,熊廷弼便放弃了并沈保辽的悲观战略,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在辽右地方大兴土木,一面修复旧墩,一面布设新堡。复墩设堡的工程在万历四十八年夏季基本完工,到现在,沈、奉、虎、辽四城周边,几乎每隔三里便有一处用以传递烽火、瞭侦敌情的墩台。

      李秉诚率部来到奉集堡六里开外的一处仍旧燃着五柱烽烟的墩堡,便不再继续前进。

      守墩的伍长见总兵官亲率骑卒到来,不由得长松了一口气。

      他带人下墩,迎到李秉诚的面前,低头拱手行礼:“镇帅!”

      “嗯。”李秉诚没有浪费口水多问,只满意地点头示意后。便带上了标营三部骑兵的管部千总上到墩台,眺望敌情。

      墩兵不是必须死的,他们人人有马,如果敌不可敌,来势汹汹,墩兵可以在发出相应的信号之后,带上兵器号炮,以及随身的粮食,后撤到预定路线上的下一个墩台。若是敌人继续逼近,两墩的士兵可以一起后撤。直到退回所部主城,等待事后核查。

      这个墩堡的墩兵没有逃,前置墩台的墩兵也没有过来挤到一堆,就说明努尔哈赤手下的野猪们还远未拱到奉集堡城近郊。

      李秉诚登台远眺,只见烽烟沿着一条稍有弯曲,但大体平直的线,向东北方向的陷城抚顺延去。在目视尽头,烽烟由一个点变成了一条横着线。这表明,奴贼的阵势摆得很开。至于具体规模和敌人摆出的阵型,还有待进一步的侦查。

      接着,李秉诚转向西北,眺望大约三十里外的沈阳城。“看来奴兵是直奔我奉集来了。”确定沈阳城内并未发烟后,李秉诚喃喃一声,接着转头走到墩台边缘,俯身向台下打手势,命令四队骑兵,按原定计划作为马探远侦敌情。

      马探离开之后,李秉诚又回到瞭望处,继续盯着那一横连着的烽烟。马探远去后,李秉诚似乎看见烽烟之下,有一团的模糊烟尘,正在缓缓地蠕动着。

      ————————

      二百马探骑兵在距离奉集堡十二里处的发烟墩台分成四路,朝着四个方向开去。分头不久,这四队马探又各自裂解为十伍,在伍长的指挥下继续前进。队形完全展开之后,他们就像一个移动的圆弧,扫探着经过的土地。

      两刻钟后,四队马探中最靠近右侧的那一支,看见了三十余名骑马后撤的墩兵。见此,马探队总立刻吹哨收拢队形,率部接近。而墩兵们则本能地拨马远离,直到马探打出手势,双方互证身份,这八十来人才碰头汇集。

      无怪双方如此谨慎,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丢掉了许多铠甲兵器,建奴来侦查的时候,往往会套上这些东西以迷惑视听。被骗到事小,如果贸然接近,指不定就被冲杀掉了。所以,各镇总兵都创造出了一套简易的识别手势,以区别敌我,乃至在交谈前确定友军来路。

      “回头!不要再前进了,奴贼大部来袭,总数逾万!”领头的墩兵大声道。

      “.”那队总只犹豫了一瞬,便扯动马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掉头。“跟我们回去,将敌情禀告镇帅!”

      “好。”

      就这样,这队负责远侦的五十人马探,甚至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便回头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右侧的第二路马探,同样遇上了团聚后撤的墩兵。

      “奴贼在哪个方向?”互证身份之后,二路队总拨马疾驰到墩兵们的面前,大声问道。

      “就是我们来的撤来的方向!”墩兵队总答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