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金 明情报战-《泰昌大明》


    第(3/3)页

      代善在忙乱之中突然昏了头,竟然在这时候问:“如果要把蒙古人也编成牛录,那您打算把这些牛录划到哪个旗下呢?”

      “你还是先管好家里的事情吧,这里就不用你操心了。”努尔哈赤冷冷地说道:“四贝勒。编制蒙古牛录的事情就由来做。”

      黄台吉心中大喜,却强忍着笑意给代善递去了一个看起来极为真诚的歉然。接着才跪下领命道:“儿臣谨遵汗阿玛旨意。”

      “呼!”努尔哈赤长呼出一口气。“继续谍查,一定要将明军的战略部署和每一个总兵的动向都探查清楚。”

      “是。”黄台吉肃然领命。

      “还有,提高忧恤,倍增马探。尽快弄清沈阳、奉集、虎皮三镇的外围部署,及新增之墩台所在。”

      “是!”

      ————————

      在努尔哈赤积极派兵侦查沈、奉、虎周边的情况的时候,贺世贤也安排了一批又一批的夜不收深入敌区打探情报。

      如果按照分类,负责出境侦谍敌情的夜不收,属于瞭侦兵序列。直到目前,他们并没有具体的编制,既可以隶属于某个墩台,由守墩官管辖;也可以隶属于某卫,由卫所军官管辖;还可以隶属于某营某堡,由守堡或管营参将直辖。

      而沈阳的夜不收,则创新性地统归在总兵官贺世贤的标下。孙传庭建议贺世贤,无论是分布于墩堡,还是随营驻扎的夜不收,都按总兵标兵的待遇造册并领取粮饷,等于是永久性地提高了夜不收这一群体的待遇。在这之前,夜不收的待遇完全是和他所属的部队挂钩的。

      同时,孙传庭还建议贺世贤改进汇报流程。允许夜不收,跳过所有的中间层级,在遇到重大军情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总兵官本人汇报,并获得赏赐。当然,如果有人妄图谎报军情以邀虚赏,则直接按扰乱军心治死罪。

      孙传庭的建议不是凭空来的,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制度基础,是熊廷弼给外派的瞭侦兵提供优厚的伙食补贴,并重惩乱报、不报的行为。

      熊廷弼巡辽期间就发现,墩兵的生活往往极为艰苦。常常是盔甲不整,兵器缺乏,有时上级属官甚至连一把防身用的刀子都不愿派发给他们。要是墩堡位于荒无人烟、不生五谷之地,驻地的墩兵甚至连吃水都成问题。别说和标兵相比了,就算和城里那些备受各级军官压迫的守城兵相较,也是辛苦异常。过的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军官如此轻待瞭侦兵的原因很简单:承平日子无敌,又何须瞭侦敌情呢?

      朝廷没有制度,边将极度轻视,这就导致大明的瞭侦兵根本无法与蒙古、女真的探子相比。粮饷没有,喝水都难,敌人来的时候墩兵并不弃墩而逃,探子不给敌人带路,就算是对得起朝廷了。还想要情报?大人还是自个儿占卜吧。

      尽管瞭侦兵的战斗素养,没有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熊廷弼也没法子把探子插到贼巢里去。但至少在胡萝卜和大棒的共同作用下,瞭兵不再逃了,侦兵愿意侦了。

      之前奴兵大举迁徙,以及奴酋努尔哈赤很可能移巢移朝萨尔浒城的情报,就是夜不收冒死侦查,直接传递给贺世贤,并由贺世贤派兵飞马报给熊廷弼的。为了这个消息,隐于陷城抚顺附近的五名夜不收只回来了两个。

      就在贺世贤根据最新收到的情报,盯着挂在墙上的大幅辽东局势图,并不时指指点点的时候。瞭侦兵来报,经略熊廷弼已重回沈阳。其麾下兵分成两路,一路已从南门入城,而扛着王命旗牌的掌旗官则没有入城,而是正在朝东门的方向移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