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西门故事与钦差使团-《泰昌大明》
第(2/3)页
“我是去年二月到辽阳来的,我到的时候,垮掉的墙都只是用夯土和木头的勉强修缮了一下,而城门则直接被堵了起来。”张名世探出脑袋,越过秦邦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知道。”马祥麟摇摇头。
“没钱没材料啊。”张名世解释道:“李家这么几十年搞下来,辽东处处失修。为了固防沈阳那一片,尤其是虎皮、奉集二堡,几乎耗光了辽东囤积的所有砖石建材。本地一时间根本凑不出东西来修筑的断墙。只能靠木头和夯土维稳。”
“现在看着不是挺好的吗?”马祥麟抬头望去,只见崭新的城门楼傲然挺立在城墙上。这比他在西南地方见过的任何一座城门楼都要高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新建的门楼没有刷漆,因而少了那么几分鲜艳的威严。
“大规模砌砖是从八月之后才开始的。皇上践祚以来,不仅连着给辽东拨了好几笔钱,还让工部送了不少建材过来。听说这里边儿的好些东西本来是先帝准备用来修宫殿的.”张名世在此收住。“所以你知道了吧?”
“知道什么?”马祥麟疑道。
“嗐。”张名世伸出手,在门楼和城墙之间比画道:“直观,一眼可见。”说罢,张名世就不开腔了。
城楼里的熊廷弼听不见城墙下的小声议论,但张名世的猜测没错,他确实是故意等在这儿的。为的就是让宫里来的钦差能直观看见辽阳重建的成果。
多次输饷输粮之后,辽东欠饷缺粮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基本被消灭了。但银子和粮食能用来供养和训练军队,却没办法用来砌墙。没有建材,银子再多没用。
熊廷弼比道听途说的张名世清楚得多。给西门及断墙砌砖的工程之所以能在泰昌元年之前就顺利完工,完全是因为皇上把包括修缮皇极殿在内的大型工程全给停了,并让司礼监和工部尽可能地把现有的人力、财力,以及内、外各库的建材投送给辽东。因为这批物资支援,整个辽东的防御得以再上一个台阶。
可以说,泰昌皇帝对他的支持,比万历皇帝给他支持还要大。万历皇帝只给政策,熊廷弼要东西,万历皇帝是下圣旨让外廷筹措,自个儿的小金库是一点儿不舍得用。可泰昌皇帝则是直接调内帑,停工程,但凡有点儿好东西上贡,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辽东。
老熊是个实诚人,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通过钦差让皇帝知道,自己拿了东西之后是办了事的。为了保证这场表演能在他选定的舞台上顺利进行,熊廷弼早早地就安排了一部建制齐全的骑兵前往迎接带路。
老熊还想让这个场面变得更隆重些,只不过被杨涟顶了一下之后,他原本设想的第二环,也就是让辽东总兵官李怀信亲出十里相迎的场面,就只能无奈取消掉了。
想到这儿,熊廷弼又侧过头睨了杨涟一眼。杨涟不明所以,就回了一个微笑。熊廷弼翻了个白眼,然后回正视线继续远眺。只见明媚的朝阳之下,一团渐起的烟尘正向着这边缓缓而来。
“钦差来了,我们下去迎接吧。”熊廷弼转过身,对诸文武诸官肃然说道。
“是!”诸将抱拳领命,默默地等待着跟在熊廷弼身后的袁、杨二人走到他们所有人的前面。
————————
辰时六刻,居排头领路的游击将军毛文龙,远远地看见了辽阳城西门新建的门楼。他扯缰掉头,来到位于队伍中央的马车旁,与之并行。钦差的队伍里有很多驾马车,但载人的只有两驾。毛文龙知道第一驾车里坐着钦差使团,却不知道第二驾车里装着什么人。
他用指节轻轻地敲了敲窗框,呼唤道:“钦差。”
窗帘立刻被人挑开。探出头的人,是钦差使团中地位最高的东厂庶务司司正崔仲青。“毛游击,到地方了吗?”
“回钦差的话,已经看到城楼了。”毛文龙说道。
熊廷弼之所以派毛文龙去迎接钦差使团,是因为毛文龙毛遂自荐。说自己早年在李成梁麾下做事的时候,在鞍山驿堡干过一段时间,对那地方比较熟悉。这当中有些水分,但大体也没错。
万历三十三年二月,已近而立之年,却一事无成的毛文龙,被过继给了无嗣继祧的伯父,辽东都司海州卫世袭试百户毛得春。为了承袭伯父的世职,他只身北上,先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希望他能给自己一点儿恩顾。
沈光祚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和刘一燝、袁应泰等人同科。当时在北京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毛文龙九岁丧父,母亲曾带着他和两个弟弟,在沈光祚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