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钦差将至-《泰昌大明》
第(2/3)页
经略行辕的议事堂里,辽东军政的绝对长官熊廷弼,和事实上担任后勤主管的辽东巡抚袁应泰,正默默地坐在主次位上,等待现任辽东总兵官李怀信和辽东巡按杨涟过来。
熊廷弼视线所过之处,还有四川援辽总兵官陈策,四川援辽副总兵童仲揆,原任镇守南直隶江南副总兵戚金等客军镇帅。至于同在辽阳城内的其他将官,比如四川石砫宣慰司宣抚使马祥麟,和原任云南溆泸参将张名世等人,就没有被熊廷弼叫来了。
小半刻钟后,李怀信和杨涟在少量骑兵的拱卫下抵达经略行辕。尽管搜查力度一再提高,并进行了多轮清查,辽阳城内还是有潜伏或者潜在的细作。为了防止可能的刺杀,所有高级官员在离开移动的时候都会携带兵马作为保护。
两人还没下马,负责翼护杨涟的游击将军祖大寿便敏锐地注意到有一名骑兵正从路的另一头飞驰而来。他攥紧长枪,拨马前去,大喝一声:“停下!”
骑兵被这一嗓子吓了个够呛。他赶紧勒住马缰,马儿顿停,差点失稳侧翻。
为了区分群聚于辽阳的各路部队,巡抚袁应泰给驻扎在辽阳城内部队都发放了不同颜色和花纹的袖带。祖大寿看清了捆在骑兵臂膀上的袖带,立刻知道这是一个守卫城门的辽阳守城兵。他神色稍缓,却不允许守城兵继续靠近。“走别的道儿,别从衙门过。”
“这位将军,小的是过来递信的。”守城兵从怀里掏出那封,不久前被他用篮子拉上城墙的信。
“给衙门的?”祖大寿问道。
“是衙门的。”守城兵双腿微夹马腹,试图拨马上前。可马儿被他刚才那一猛拽给气着了,只“噫噫”地叫了两声,没有挪步。
“呵呵。”祖大寿会心一笑,驱马过去。靠近守城兵后,他先是俯下身,温柔地拍了拍守城兵胯下马儿的脑袋,接着从自己的马鞍袋里摸出一块豆饼递给守城兵,最后才拿过信件。“给它吃吧,算是赔罪了。”
“好。”守城兵亦是一笑。
祖大寿轻扯缰绳,马儿会意,乖巧地掉头回到杨涟的身边。“杨右佥。城外送来的信件。”
“有劳。”杨涟微笑接过,踩镫下马。“李镇帅,咱们进去吧。”
“好。”李怀信舔了舔嘴唇。他并未立刻迈步,而是等到杨涟走到他的身前并先他半个身位,李怀信才亦步亦趋地跟了进去。
两人一路来到议事堂。先是按着惯例、品秩与在场诸官相互行礼,然后才按默认的位次落座。大明以文制武,杨涟作为辽阳城内品秩第三的文官,位置自然在熊廷弼的右手边。
而武官们虽皆为外地将领,互不隶属,且品秩相近乃至相同,但李怀信抵辽之后便代替李如桢改挂了辽东总兵官的差遣。算是首席武将,因此也就落座于袁应泰身边的第一个位置了。
“今天召集大家来此,是为了说一件大事。”熊廷弼一开腔说话。在场众人低着的视线就都聚集到了他的脸上。“明天,皇上派来的中官钦差就将抵达辽阳。”
“确定是明天吗?”杨涟侧过身,问道。
“对。明天。”熊廷弼说道:“关门之前,鞍山驿堡来报。说,钦差及随护番子今晚在驿堡驻扎。”鞍山驿,位于辽阳城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设驿,万历六年重修。如果钦差一早就启程,那么他们当天中午就会抵达辽阳。
事实上,熊廷弼已经等了好些日子了。他原本移辕于镇江,为一件极大事做先期的考察与部署。但在收到京师急递,说皇上派了好几个身居要职的宦官,将在一大波东厂番子的护送下北上赴辽犒军,熊廷弼就改变了预定的日程,一路跑回到辽阳,开始组织护送、接待工作。
杨涟的情况也差不多。他原定的计划,是在辽沈之间督理春耕的事情。听说皇帝的特使要来,杨涟立刻就督不下去了。在他的认知里,不管皇上给宦官派的差事是什么,他们到地方之后大概率会给地方官员添堵。若是没有,那当地就该烧高香还愿了。
在场众人各有所想,表情各异。熊廷弼的眼神在他们的脸上流转一圈儿,接着又道:“明天辰时,请诸位率麾下四品以上武官到西门集合。迎接钦差。”
“是。”众将齐声应是。
“李总兵。”熊廷弼看向李怀信。
“在!”和熊廷弼对视的那一瞬,李怀信的心脏顿时一紧。
熊廷弼眉头微动,接着微笑道:“请你率标下中军一营,出城十里相迎。”熊廷弼罕见地对李怀信用了“请”这个字。
尽管熊廷弼搞得李怀信有些神经衰弱,几乎一见着熊廷弼就紧张,不过他并没因此就失去敏锐。李怀信清楚地知道,甭管这群宦官打的是什么旗号,只要有人出城远迎,那个人就一定会被京里的言官弹劾。别的不说,一顶谄媚的帽子肯定是跑不掉的。李怀信不想惹得一身骚,让言官追着咬,可他又不好公然反对熊廷弼要求。
李怀信在熊廷弼的注视下愣了一会儿,最后灵机一动,竟然反问道:“我一个人去?”李怀信想出的主意就是拉人下水,两个或是更多人一起分担压力,总比一个人挨骂的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