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裁员扩大化-《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穿过金水桥后,负责传递一般朱批的小宦官举着一盘子的奏疏,径直前往内直房,这些奏疏将在那里被抄发成一道道下发给外廷诸司的命令。而走在他前面的魏朝,则怀揣着皇上亲口让他下发的旨意,转头向东去了内阁值房。

      虽然内廷裁撤如火如荼,但紫禁城内却没什么人被划归到“冗”的范畴。这些值殿、值阁宦官还是按照旧有的班次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唯一的不同,是他们供职的衙门被连续降秩。不过,这对他们来说算不得坏事。差事不变,俸禄涨了,至于管着他们的人,是太监还是司正,其实并不重要。

      “大祖宗。”被分配到内阁值门的宦官见魏朝过来,赶忙下跪磕头,并为他推开值房的门。魏朝没有看这宦官,只冲虚空点了一个很难被察觉到的头,就算是回应了。接着,他跨过门槛,径直来到方从哲的面前。

      “方首辅,叶次辅。诸位阁老。”魏朝对方从哲和叶向高躬身作揖。而对其他人,他就只是微微拱手行礼。

      “魏首席。”方从哲赶忙还礼。

      在之前,阁臣对掌印以外的枢宦是统称为秉笔的。但司礼监小改,并严格按次序排座的事情流出来之后,方从哲就改口称魏朝为首席了。魏朝当然也乐得接受这个让他脸上有光的尊称。

      他从怀里掏出已经批过红的弹章原本,用双手递给方从哲,并道:“这里有一道给骆卫帅的旨意,万岁爷希望内阁派个人过去宣读一下。”

      内阁成员各有分工,但因为阁员的意见都需要首辅点头才能成为票拟,所以凡是经由通政使司递进宫明奏,方从哲都要过眼。他的记性很好,一听到魏朝说“骆卫帅”这三个字,就立刻联想到了赵延庆。

      虽然赵延庆有睁着眼睛说瞎话本事,但他的眼睛毕竟不是真的瞎。骆思恭那个块头和虎虎生风的走路姿势,赵延庆还是看得见的。

      赵延庆没有不自量力地接受骆思恭的挑战。反而把骆思恭的挑战本身,当作了一个攻击的要点。这回,他完全不提骆思恭“老朽多病”,而是说他“好战无谋”且“专横骄纵”。是个纯粹的莽夫,已经不适合再承担锦衣卫掌卫事这种需要智慧和冷静的要务。

      不过“好战无谋”只是小添头。赵延庆攻击的重点,已经完全倾斜到了骆家的灰、黑色收入,以及锦衣卫内部严重的腐败现象上面。

      最后的结论也很有可操作性,赵延庆没有说什么,让都察院或者兵科对骆思恭乃至锦衣卫发起调查,这种不切实际的废话。而是建议皇上,仿东厂案之成例,肃正锦衣卫之歪风。

      为这封弹章起草票拟的人是刘一燝,他在票拟纸上写了一大段话。不过核心就两个字,请允。方从哲看过后也没有做任何修改,直接就蘸浆糊贴上去了。可从朱批的内容来看,皇上虽然对骆思恭及其治下的锦衣卫系统有所不满,乃至生出了一些怒气,却也不同意言官请求的和内阁的意见。

      说得更直接一点,票拟被批红驳回了,皇上对骆思恭仍有期待。

      方从哲有意识地松开微皱的眉头,合上奏疏,并将之收好。“好。我这就去。”

      这时,沈悠悠站起身,说道:“您老是首揆,您要是离开了,票拟就得停下来。”说话间,他笑吟吟地转头看向刘一燝。“这票拟的内容既是季晦兄草拟的,就该让季晦兄去宣读嘛。”

      “哦?”魏朝饶有兴致地问方从哲道:“票拟是刘阁老写的?”

      “是。”方从哲点头,然后道:“但就像铭镇说的那样,无论是谁写的,内阁的头总归还是要我这个首揆来点。”

      “好吧。你们自个儿商量吧。我得回去伺候万岁爷了。”魏朝冲刘一燝无声一笑。“方首辅年纪大了,少劳苦一些也是好的。”说罢,他便转头离开了内阁。

      刘一燝觉得自己的养气功夫真是让沈给练出来了。“哼。我去就我去。”他相信皇上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也不怕得罪骆思恭。

      “唉!”方从哲叹了一口气。将写着朱批弹章递给了刘一燝。

      ————————

      在出东华门的时候,刘一燝敏锐地察觉到,负责值守此处的禁卫比起往常多了不少。他通过护城河,刚到河边直房,就被一队巡逻至此的兵士给堵了片刻。刘一燝觉得有些反常,但仍往前走。

      等来到夹在学医读书处和东安里门墙之间的路口时,刘一燝看见了更多的兵士和一个熟悉的身影。

      犹豫了片刻之后,刘一燝还是决定上去打听打听。他快步走近,冲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打招呼道:“李司正!”

      李永贞先是一愣,旋即转过头来,恭恭敬敬地向刘一燝深揖行礼道:“学生见过恩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