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真实的圣意-《泰昌大明》
第(2/3)页
“这个事情皇上知道吗?”骆养性抛出一个没有具体指向的模糊问题。
“哪个事情?”
王承恩的反问一出,骆养性的心里顿时有底了。他一改昨天的犹疑与谄佞,摆出一副浩然正色,将骆思恭的话整洁精炼一番,说道:“您离开之后我想了很多。百年前,世宗皇帝承天得命,入继大统。甫一即位,立刻就从五军都督府的俸禄册上裁汰冗员近十五万名,恩幸得官者皆被斥去,每年为国家节省米粮一百七十余万石。”为了给来人以合理的交代,骆养性显然是做了大功课的。
“当年,骆家辅佐世宗皇帝,清理国家积弊,挽救大明危局。如今,圣上在宫里大刀阔斧地裁冗清滥,又旨令我锦衣卫内肃荡垢,显然又是一代雄主。不可能对后府的冗滥和弊病视而不见。”
“前些日子,元宵政会事毕。朝野上下都在说户部财政吃紧,边疆粮饷逋欠。为了减少国用,圣上甚至以废陵为寝。圣主中兴国家的决心是显见的。锦衣卫不能撤案,要是这时候撤案,圣上就算有心,也只能另寻他由了!”
骆养性的话说得太漂亮了,把王承恩说得愣住了。尽管昨天王安强行把他心里的那团火给压了下去,但王承恩并没有真正的服气。现在听见骆养性的慨然陈词,他不禁深点其头,像是找到了知己。
“那接下来呢?您要怎么做?”王承恩的眼睛本就干涩,眨了两下之后甚至泛出了些许的泪花。
“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围着。”骆养性打开茶罐儿,插入茶匙,接着揭开王承恩面前的茶盏,将铲出的茶叶倾倒进去。“一匙够吗?”
“围着能有什么用?”王承恩还是没有喝茶的意思,但也没有像之前那般坚辞拒绝了。
“我只能围着。锦衣卫抓人需要皇上用印,刑科佥签,这是规矩。”骆养性用程序问题搪塞,全然不提其他。“您看起来很累。他们这儿有带床的客房,要休息一会儿吗?”
“不了。”王承恩微微摇头,拭去眼角的湿润,又问道:“您昨晚回去过了吗?”
骆养性一愣,接着举起茶盏,吹掉水面的浮茶。饮下一口之后,才说道:“回去了。我到底还是有家的人,也不能总在外边儿晃荡。”
“既然您回去过了,那您应该知骆卫帅遭到了弹劾。”王承恩主动给自己添了一匙茶,并拿起方桌旁的烧滚了水的壶子,给自己斟满。
“知道。骂得很过分,父亲很愤怒。他老人家说要与那个姓赵的御史比试一场。”骆养性的眼眉中闪过一抹转瞬即逝的狡黠。“可能是因为之前东林党的案子而怀恨报复吧?”
“有可能,我记得这个姓赵的御史也在廷杖的名单里。”王承恩点头附和。他还不知道,就这么几句话,骆养性就把好几个负面的猜测全给排除了。
“茶解乏,不消疲。您还是歇会儿吧。”骆养性十指交合,不自觉的和骆思恭摆出了同一个姿势。“我相信,皇上会有决断的。”
————————
乾清宫,南书房。稍早一些的时候。
从外稽司到西厂提督再到司礼监,最后到或直达南书房,不是京师舆情上达天听的唯一汇报路线。差不多在王承恩离开西厂并命人向上通报此事的同时,锦衣卫派兵包围后府超品勋戚的重大消息,就被一个行色匆匆的御马监宦官飞奔着送到了南书房。接着,东厂、内阁,也和御马监一样,以特别提报的形式向皇帝传递了这个消息。
之所以是提报而不是弹劾,是因为锦衣卫的行动虽然大胆,但并不违规。毕竟锦衣卫确实领了彻查后军都督府的差事,他们也没有闯进勋戚们的府邸抓人。
这个消息像一记闷棍,直接把王安给打懵了。冷汗在一瞬间就袭遍了他的全身。
锦衣卫此举表明,他们拒绝接受司礼监的命令。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不认为司礼监的命令是皇帝意志的具现,所以拒绝执行。
如果王安已经获得了皇帝的首肯,那么就是锦衣卫会错了圣意,直接申饬就是了。但问题在于,王安还没来得及将“给锦衣卫打招呼要他们结案”这个事情,直接或者委婉地告诉皇帝。
王安了陷入自我怀疑。王安很清楚,骆思恭不比王承恩,这是一个胆子并不大的老狐狸,他绝不会因为一时脑热冲动行事,就算热血冲头也会很快冷静下来。他敢这么做,必然有其缜密的理由。而这就意味着,会错了圣意的人确实有可能是王安自己。
僭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