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廉颇未老-《泰昌大明》
第(2/3)页
“您怎么知道司礼监的意思,不是皇上的意思?”骆养性问。“算算时间,事情怎么都报上去了。”
“我不知道。”骆思恭此刻的样子就像一个赌徒。“我猜的。”
“就算猜,您也不能瞎猜啊?那可是李太后的侄儿。即使是皇上也不能.”说到这儿,骆养性陡然停住。他伏在桌面上,凑近骆思恭,降低声调小声地说:“就算是皇上也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对李家动刀吧?坏英名的。”
“你说得没错。李太后对皇上有恩,皇上决不会冒着被世人诟病的风险,贸然对李家开刀。”骆思恭几乎一字一顿地说道:“但不对李家开刀,并不意味着皇上会继续把李家留在后府。”
“为什么这么说?”骆养性问。
“我们在干什么?”骆思恭反问。
“商量事儿啊。”骆养性的脑子没转过弯来。
“商量个屁。锦衣卫在搞内肃!”骆思恭本能地伸出手,但就在他的巴掌即将拍到骆养性的脑袋上的时候,却突然停住了。“你好好儿想想!大内查赃,锦衣卫内裁整肃。接下来呢?”
“勋戚?”骆养性瞪大眼睛。
“对!”骆思恭重重地点头道:“我北京锦衣卫册上的冗官不过一千来人。但北京带俸的武官却以万计。他们挂靠在后军都督府的俸册上,干吃国家的粮食。朝廷每年都要拨数十万两银子给他们吃喝。但打起仗来他们却一点儿用都没有。我都能想到的事情,你觉得皇上就没想过吗?”
“应该是想过的。”骆养性若有所思地点头道。
骆思恭又道:“要裁撤这些人,必然要先对后军都督府进行整肃。先择出能用的,清退没用的。衙门被肃清之后,清册就开始了。”
“您敢肯定吗?”骆养性问道。
“我不敢。”骆思恭长出一口气。“但我想试试,或者说赌一赌。硬起来,看看皇上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心思。如果皇上有这样的心思,我们却宣告结案,那这出戏就没法儿往下唱了。之后想要再唱,皇上就得重新找由头搭台子。我这时候软了,那么到时候,上台的戏班子恐怕就得换成别家了。”
“要是皇上就是不想唱呢?”骆养性最后问。
“再寻机下软蛋呗。”骆思恭耸肩道。
“好。”骆养性仍旧觉得不妥,毕竟司礼监确实已经打过招呼了。但最后,他还是选择毫无保留地支持父亲。“我要怎么做?”
“调兵,围而不查。”骆思恭决定升级事态。
“包围李府?”
“不。太明显了。”骆思恭十指紧扣,决然道:“包围后府所有超品勋戚的宅邸!”
“明白了。”
————————
点卯,系指古代官吏于卯时,赴所隶衙门报到的考勤制度。官员查点人数行为称“点卯”,下级官员或吏役按时到署衙听候点名并答到叫“应卯”。若需签字报到,则称为“画卯”。
西厂的点卯分为两级,且几乎是全员参与的。第一级也就是在庶务司司正李永贞那里签名画卯。需要且能够在正堂画卯的,只有各司司正和执行局的千总们。
正堂画卯完毕之后,司正、千总们,则回自己的公署给下面的人文职人员或是军官点卯,军官再给下面的士兵点卯。这也就是第二级了。这二级点卯,必须在两刻钟内完场。人员清查完毕之后,全体统一用饭。再之后,按部就班,该干嘛干嘛。
整个西厂,只有厂督和稽查局局正这两个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厂督和局正的情况其实略有不同。魏厂督到底是司礼监的人,他老人家得去司礼监报到。至于米局正,她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她是不必点卯的。米娘娘什么时候来都可以,甚至不来都行,反正只有皇帝陛下能管得到她。
卯时正刻,王承恩准时来到西厂正堂,在册子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并注明时刻。画卯完毕之后,他放下笔,朝面前的李永贞点头示意。
“王司正看起来好像很累。”李永贞把王承恩放歪了的笔,正搁在砚台的缺口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