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沈采域的尸体?-《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圣安否?”方从哲接过状纸,一下子就认出了这是皇帝的手书。

      方从哲对孙承宗问圣安,这让孙承宗有些摸不着头脑。愣了一瞬之后,孙承宗还是说:“圣躬安。”

      “圣安就好,圣安就好。”方从哲的样子像是松了一口大气。孙承宗不明就里,却又不好直接问,所以就只能压低眉头,微眯右眼,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疑惑。

      “皇上昨天的朱批,用词非常激烈。明显是被气着了。”为孙承宗解惑的人并不是方从哲,而是坐在次席的次辅叶向高。“王掌印来内阁的时候,脸色也不好看。”

      孙承宗问道:“天津的问题很严重吗?”他并不知道皇帝所谓的“本卫诸官”和“不法事由”到底指什么。也没发现皇帝的脸上有什么愁绪怒容。

      “天津卫上上下下,几乎每个人的屁股都不干净。包括写这道弹章的神正平。”方从哲从顺手的地方将得了票拟还和朱批的奏疏拿过来,放到孙承宗面前。“自己看吧。”

      孙承宗默默接过,只扫了一眼,他脸上仅存的笑意就消失了。“屯田废弛,空饷过半,税关盘剥,擅兴刑狱,为虎作伥。这个上疏的人连自己都弹劾进去了。”

      “兴许是良心发现了。”方从哲轻笑一声,截断话题,并问道:“稚绳有什么推荐的人选吗?”

      “还是内阁调拨吧。朱批写得很清楚了。”孙承宗把朱批交还给方从哲。

      方从哲张张嘴,仿佛是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他还是将滚到嗓子眼儿的话给咽了下去。“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孙承宗回答说:“可以的话,我想今天就走。反正天津也不远。”

      “好。”方从哲随手给孙承宗写了一张便条。“你先去都察院、车驾司把文书拿了吧,等这些事情办完。旨意应该也用宝了。”

      流程这种东西,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

      “辛苦诸位,我就告辞了。”临走前,孙承宗看了刘一燝一眼。刘一燝也回了他一个强撑出来的笑容。

      ————————

      孙承宗当然猜不到内阁发生了什么,可值房里那种仿佛凝出实质的沉闷气氛还是影响到了孙承宗。他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天津的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赵兴邦能想到的事情他也能想到。他比赵兴邦更了解事情的内情,这个神正平一反常态、自绝后路,不顾一切地弹劾本卫的同僚,肯定跟天津开埠以及那些跑去查案的锦衣卫有关系,但具体是什么关系?更关键的是,不久前皇上亲口说的不要扯到三卫以外的这个“以外”,又是指什么呢?

      “孙师傅!”

      孙承宗怀揣着御赐的木匣子一路沉默着走到河边直房与弹子房之间的十字路口,突然听见一个还算熟悉的声音在远远地呼唤自己。他转身凝神,一眼就认出了唤他的人。“崔东厂?”

      等崔文升走近,孙承宗才正式向他行礼。“见过崔东厂。”

      “您这就回去啦?”崔文升规规矩矩地执学生礼还礼。他的倨傲和放肆也是对人的。崔文升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詹事府少詹孙承宗的地位比内阁首辅方从哲还要高。

      “我去都察院拿文书,争取今天就离开京师。”孙承宗收起脸上的肃穆,配合崔文升的讨好,展露出和煦的笑意。

      孙承宗对崔文升的印象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他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崔文升是一个行事少有顾忌且极度狠辣的人。孙承宗清楚地记得,当年崔文升只用了十廷杖就把庞、刘二人给打死了,不管过程如何曲折,崔文升就是那个用鲜血终结了这个案子的人。

      孙承宗认为,崔文升虽然危险,但说到底,他只是一个矛头,只要不被长矛指着,就没什么好担忧的。若是能和执矛的人站在同一边儿,说不定还能被这个矛头保护。相比起来,他敏锐地感到,那个看起来一脸憨厚的魏忠贤反倒像是一条捉摸不定的毒蛇,即使直到现在,魏忠贤都还没有做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您要出京啊?”崔文升有些意外。

      “您不知道吗?”孙承宗反问。

      “您老也晓得,学生虽然忝列司礼监秉笔,但不在书房当差。”崔文升叹了一口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