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内廷官职改革决定-《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刘若愚的改革思路其实很简单。他意识到在工序改良和技术革新之前,无论对管理机构进行怎样的合并,制造一件器物的工序都是不会减少的。因此,执行这些工序的作坊也就是不会减少的。合并只是将负责记录和管理这些工序的人员缩编降秩。

      “接下来,是膳食衙门的合并。奴婢以为,或可将酒醋面局,司苑局等二局降秩,统一纳归尚膳监的管理。”

      “尚膳监本部,设正四品掌印太监一员,从四品提督光禄太监一员,从四品御膳房总理太监一员。三太监之下不设少监,只设正五品左右监丞各一员。监丞之下,设正七品典簿若干,暂拟十员,负责协助三太监、二监丞,管理本监文牍事。本部拟耗银,三千一百两每年。”

      “尚膳监本部以下,设灶房局,酒醋面局,司料局等三局。各局,设正五品局正一员,从五品左右局副两员,正七品典簿若干,暂拟为五员。各局拟耗银,九百五十两每年,三局共耗银二千八百五十两每年。”

      以前,各灶房是统归于尚膳监本部管理的,御膳房总理太监,以及各膳房的监工,都算是尚膳监掌印太监的直接下属。在刘若愚的改革方略中,尚膳监掌印太监和各膳房之间,将多出一个管理层,以总司各灶房的人员选任,材料消耗与账务管理。

      “灶房局直管各宫各衙诸灶房,每灶房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监工司掌本房勺务及材料管理。”也就是说,灶房局之下没有司这一级,而且无论某个灶房有多大,设有几个灶,也只有只会有一个当官儿的。

      “酒醋面局设酒醋司、糖酱司、面豆司等三司,每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每司拟耗银,一百一十五两每年。三司辖作坊若干,各作坊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

      “司料局统合原尚膳监诸肉房事务,及司苑局的部分事务。”

      司苑局原来管理宫中各处蔬菜、瓜果的种植,以及园艺树木、观赏花卉的种植与修剪。刘若愚决定将这两部分事务拆分,将蔬菜、瓜果的种植并入尚膳监。而园艺树木、观赏花卉的种植与修剪,则并入其他衙门。

      “司料局设蔬果,畜禽二司。每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每司拟耗银,同酒醋面局等司。蔬果司辖瓜果、蔬菜种植园若干,畜禽司辖牛羊、鸡鸭、猪驴等宰杀厂若干。各种植园及宰杀厂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

      为了保鲜,光禄寺只接收并向尚膳监提供活着的畜禽。而畜禽也只有在即将被食用或者做成腌腊制品的时候,才会被屠宰并交付各灶房。

      ————————

      说完尚膳监的拆分与整合,刘若愚歇了口气。过了一会儿,他才接着说:“将都知监、司设监、直殿监、浣衣局、混堂司等五个衙门合为一署。合署保留都知监称谓,其余皆裁。”

      以上五个衙门都是服务性质的衙署。都知监在其重要职责被司礼监侵夺之后,只负责于皇帝离宫时,为车驾清道开路。司设监负责保管卤簿、大伞、帷幕等仪仗器物。直殿监掌管各殿院打扫之事,也就是搞清洁的。而混堂司,则掌管宫内的沐浴事务,主要是给各宫提供热水,并清洁宦官宫女使用的公共澡堂。至于浣衣局则是负责给宫内的皇亲、娘娘们提供洗衣服务。

      “新的都知监本部,设从四品掌印太监一员,正五品左右监丞各一员。监丞之下设正七品典簿五员,从七品奉御五员。本部拟耗银,一千六百七十五两。”

      “都知监以下,设杂事局与仪仗局。杂事局司掌殿院打扫、衣物浣洗、烧水沐浴、澡堂清洁、树木修剪、花卉种植等事。仪仗局则兼管卤簿仪仗、清道开路、随驾前导等事。局务编制从尚膳监例。每局拟耗银九百五十两每年。”

      “杂事局下设沐浣司与值殿司。每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负责管理本司庶务。沐浣司下辖诸洗衣房与诸澡堂,每房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值殿司下设东、西、南、北、中五殿值房,直管对应宫区的打扫、修剪、种植等事务,每值房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

      “仪仗局下设,司设司与掌仪司,司设司管理卤簿、黄伞、帷幕等仪仗器物的储藏与使用,掌仪司则司掌仪仗人员的调配。此二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并配从七品奉御五员。”

      这个所谓的仪仗局,就是把之前的都知监与司设监合为一体,然后将两监的主官从正四品的太监,降秩为正六品的司正,这一刀砍得非常狠。不过刘若愚觉得这一刀倒是砍得理所应当,反正在拟制方略之前,这两个“监”就是二十四衙门中的“下下衙门”,比起好多司都不如。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