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卫帅访国公-《泰昌大明》
第(2/3)页
骆思恭睁开微眯的眼睛,凝神说:“我想让你去查。”
“我?”骆养性翻手指向自己的胸襟,颇有些犹豫地说道:“经历司说到底就是个管文书的衙门,现在光是主持各百户所的述职,就已经有言官上疏参劾经历司越权行事了。若是再兼个调查的差事,恐怕就有言官要弹劾我乃至您老了呀。”
“不以经历司的名义查。”骆思恭说道。
“那以哪个衙门的名义?”骆养性疑道。
骆思恭的眼里掠过了一缕凝重。“还是东司房。”
“您要把我调到东司房去?”骆养性一惊。
“不是调,而是暂时兼领。”骆思恭解释说:“你不是升千户吗,既然这个千户衔是虚的,还没有挂衙门,那就暂时挂到东司房的名下,兼领缉事千户的实差。等这个差事办完了,就立刻卸职。”
骆思恭暂时还没有把骆养性往高了放的心思。这一是因为经历司高度涉密,他实在找不到比骆养性更好的人来填这个缺。第二则是因为,骆养性太年轻了,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光是不袭世职骤升千户就已经令骆思恭惶恐至极了。如果放到高位实职上去挂着,先不说压不压得住,若是被科道言官乃至西厂批驳吃相,那真一点辩驳的余地都没有。
虽说弹劾与批驳在“圣眷隆旺”面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骆思恭不是骆安,没有侍帝潜邸的信任基础,他脑袋上不仅没有顶着隆旺的圣眷,甚至还被皇帝两度敲打。所以这个差事只能兼领,而且还要报批。
“好。我听您的。”骆养性郑重地点头,接着又道:“但父亲,我没有查案子的经验。万一搞砸了.”
“不怕,凡事总有第一次。而且景采离开东司房未久,东司房的缉事们都是信得过的旧人。你只管掌总,保证事态可控,把具体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办就是。而且这个案子并不难查。”骆思恭站起身,微笑着拍了拍骆养性的肩膀。
海镇涛,字景采。
骆养性回以笑意:“我知道。您说过,这件事一开始只有司礼太监,内阁枢臣,六部堂官知道。后来又多了刑科,兵部车驾司以及后军都督府。”
刑科负责给驾帖佥签,兵部车驾司负责签发驿符,而后军都督府联合兵部则是给锦衣卫接掌天津卫提供合法性依据。
“司礼监不管,如果事情真的出在宫里,那就不是我们能管的,圣上自会独断。而且车驾司也可以排除。先不论车驾司会不会,就单以天津卫那边儿发的消息来看,就不可能是车驾司。沈采域初七就跑了。而车驾司是初十才签发的驿符。时间上对不上。”骆思恭不仅查过案子,还在随军三大征的时候,干过策反和敌后破坏的活,是经验极度丰富的老将。当他知道这个差事还是落到锦衣卫头上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思考了。
骆思恭叹了一口气。“但也只能排除车驾司,刑科的佥签和接掌天津三卫的命令文书是年前就拿到了的。”
“如果以人来论,哪些人最有可能把消息透给沈采域?”骆养性问道。
“一般来说,卫所出事,兵部官员尤其是堂官的嫌疑是最大的。啧!但是.”骆思恭立刻又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如果是杨志尹署兵部事,那我首先就会怀疑是他泄的密。但杨志尹在去年三月便劳瘁卒于官。目前在任上的兵部尚书是崔自强。”
“他俩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我记得杨左堂和崔部堂都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吧?”骆养性对各部尚书、侍郎还是有基本的了解的。
骆思恭说道:“虽然杨志尹和崔自强都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而且基本在兵部事上打转。但杨志尹曾两任职方司.”
虽说兵部武选清吏司管理武职官员的选授、品级、封赠、袭荫以及土司武官的承袭与封赠,油水极丰。但判定武官功过赏罚的职权,却偏偏在职方清吏司的手里捏着。如果考不到功,那么就算继承了祖辈的袭职,也没有实缺可以领。而骆思恭之所以提杨应聘一嘴巴,正是因为杨应聘在职方清吏司主事及郎中上的任期,与沈采域考功实授的时间高度重合。
“.而崔自强多数时候都在九边打转。就算在京为官,也多司戎政事务。和天津那块儿基本沾不上边儿。除非崔自强在接任之后,立刻就接受了京畿武官们的贿赂,否则他和沈采域就不会有太大的关联。”骆思恭抿下一口凉茶润了润嗓子。“退一步说。就算崔自强拿过天津的银子,也该是间接的。犯不着冒着这种风险通知沈采域跑路。”
在骆养性思考时,骆思恭又道:“当然,也不排除消息从崔自强那里无意泄出,然后通过某种渠道流到了案犯那里。但是这样,兵部就不特殊了.!”
说到这儿,在骆思恭的脑子里徘徊许久的人影突然凝成了实质。“你先吃饭吧,我要出去一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