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魏忠贤的新差事-《泰昌大明》
第(2/3)页
目前,被明确标记为特别监控对象的人,包括在京耶稣会的各个重要人物,五位海商代表,以及张诗芮。
负责监控张府的锦衣卫报告,今天上午未时二刻,有一个不知名的男人进了张府,在里边儿待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还给张府送了一挑打包好的礼物。离开后,载着男人的轿子从东安门进了皇城。记录的锦衣卫怀疑,张府和宫里的某位宦官搭上了关系,并请求西厂协助调查。另外,男人离开后没多久,张府派人去请了一个女医入府。至于受诊者是谁,暂不知。
“派人去把魏忠贤叫来,有事情要吩咐他做。”王安下令道。
——————
小半个时辰后,魏忠贤顺着指引小跑着来了司礼监后堂静室。日轮犹在,天光还亮,但静室的烛台已然点了新蜡。
“奴婢叩见老祖宗。”魏忠贤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地恭谦。
“起来坐着说话。”王安用指节轻叩桌面。
“是。”魏忠贤起身。站在王安身侧的曹化淳立刻向魏忠贤行礼,“见过魏祖宗。”
“曹提督客气了。”魏忠贤回礼道。
司礼监内部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除非在位次上有绝对的优势,否则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不称呼或者直呼其名都是绝对不行的。王安作为最受皇帝宠幸的实权司礼监掌印,是当之无愧的老祖宗。在内官系统里,他只和新任御马监掌印太监韩本用平等。除韩本用以外,所有人都得叫他老祖宗,而且通常不冠姓。只有他的干儿子们有称其为“干爹”的特权
但同时,在见着两魏一崔,三大秉笔太监的时候,王安的干儿子们还是得按着规矩,跟其他普通宦官一样,以姓或者以位次冠,并称为祖宗。当然,在向其他人提及而非当面称呼的时候,也可以以姓冠称职务。比如,崔文升就是崔厂督、崔秉笔或者二祖宗。
应有的拜礼结束之后,王安对魏忠贤说道:“叫你过来,是为了交代你做一件事儿。”
“老祖宗吩咐就是。奴婢一定竭诚去做。”魏忠贤恭敬答道。
王安面沉如水,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派人去南京。是张显庸的事情。”
“张显庸的事情.”魏忠贤一凛,马上就精神了。他跃跃欲试地说道:“是要抓到北京来审,还是就地查?”
“都不。”王安微微摇头,说道:“放了。”
“放了!?”魏忠贤先是满头雾水,然后便想到锦衣卫送来的监控报告。他本性多疑,这时候也不例外。但他也只是问道:“老祖宗,容奴婢斗胆多问一句。主子万岁爷知道这事儿吗?”
这时候,王安的脸上才总算是有了些难以察觉的表情。“当然,这就是主子万岁爷交代下来要咱们办的。”
“是奴婢唐突了。”魏忠贤立刻敛去瞳孔里闪烁的精光,将“低眉顺眼”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问这么一嘴巴也是好的。至少涨了记性。”尽管王安的眼神仍旧淡漠,但语调里好歹多了些温度。
“奴婢谨记主子万岁爷的教诲。”魏忠贤顺杆子往上爬。
王安转入正题,说道:“朝廷不日便会明发上谕,正式封张显庸为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封号是什么不重要,礼部会拟定的。”
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张国祥是万历三十九年死的,张显庸当年便袭教成为事实上的第五十一代天师。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没能得到朝廷的正式册封。
“诏书会在册封张显庸的同时,令其即刻赶赴北京。到那时候,就撤掉包围天妃宫的西厂执行。咳。”王安轻咳了一声,然后饮下一口温水润了润干涩的嗓子。
魏忠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并问道:“在路上处理掉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