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对张显庸的处置决定-《泰昌大明》
第(2/3)页
“看着挺年轻的呀。”朱常洛猜不到王安心里的小九九。他只觉得王安的评价有失偏颇。
“快二十了都。”王安的评价标准是贴着选秀女的标准来的。
自宣德年间起,秀女多自选京畿地方的清白之家,除极个别极小者外,入选者通常在九至十四岁之间。如此选择,一是为了方便养教,二是为了保证干净。而这是因为,除先帝和皇子的妃嫔外,宫里的所有女人都归皇帝一人私有。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被皇帝临幸并诞下龙子的可能。比如朱常洛的生母,不久前由礼部上尊谥曰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的王氏,就是当年慈圣皇太后李氏的贴身宫女。王氏入宫的时候,年仅十三岁,被皇帝临幸的时候也只有十六岁。以这样的标准看来,张诗芮确实算是大姑娘了。
“二十就大了?你这也太苛刻了,李竺兰还二十六了呢。”穿上龙袍之后,朱常洛放下平举的双臂。“算了,朕也就随口问问。张家的事情就这样了。叫人看着点儿张诗芮,别让她乱跑就行。”朱由校是不必多提的,不得到皇帝的首肯,皇子连宫门都出不了。
“.”韩本用参机不久,全程没有参加张家的事情,于是也就不说话。只默默地从架子上拿起玉带给皇上系上。
王安品味了一下皇上的话,然后先君之忧而忧道:“张家的事情,奴婢倒是有一种别的解法。”
“说来听听。”朱常洛挥开韩本用的手,拿起翼善冠给自己戴上,然后对着全身镜正了正。“看来你的手艺还没生疏,要不把你调回近前专门伺候朕穿衣服得了。”朱常洛打趣道。
“好呀。奴婢巴不得每天都伺候主子爷呢。”韩本用没有犹豫,立刻开心地接茬道。
“逗你玩儿呢。”朱常洛看向王安示意他继续说。
“咳。”王安咳了一声,接着提出了他的预案:“让魏忠贤的人带张显庸父子进京,令其拨乱反正,脱离南方。”
“张家一定要挖,但南方的事暂时不查。你这倒好,反着干。张家不挖,却先查起南方来了。”朱常洛否定道。
他对保全张家没有兴趣。就这么往下查,还能把龙虎山抄一遍。千年不谈,就单说从元世祖忽必烈承认“天师”到现在,张家也攒了快四百年的底蕴了。猛一铲子下去,说不定能挖个金娃娃出来。
“不说查案,就按原来的理由叫他们继续北上就行。”王安接着说道。
“官面儿上的堂皇骗不了知情者。张显庸要是被西厂押到北京来,那些人肯定会多想。王安,你今天不在状态啊。”朱常洛颇觉奇怪,但并未责备。“要不回去歇会儿?”
王安没有接累不累的茬,而是微眯起眼睛,说道:“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来。”
“让他们自己来.来得了吗?恐怕半路就被人劫杀了。”朱常洛以反问道否定道。
“其实奴婢觉得,把张显庸安排掉也没什么不好的。”王安眼睛里反射着带血的光。
“什么意思?”朱常洛转过身,正对王安。
“奴婢斗胆化用主子爷今早对张姑娘说的话。张家是张家,张显庸是张显庸。查张家不一定非得从张显庸这支入手。如果张显庸在北上的路上被劫杀,正好换一支去继承张家的宗祧。之后再从这支入手,顺藤摸瓜。”王安心想而不说:反正张显庸这支之前也是旁系。
“你的意思是,先把靴子落下,不要过度刺激南方。等时机到了,再换另外一条藤往下摸?”朱常洛若有所思,微微颔首。
王安不知道皇上为什么非要用靴子来做比喻,不过他还是说:“万岁爷圣明。奴婢就是这个意思。”
皇上当然圣明,但王安真正关心的,是“能和李选侍放在一起做对比的张道姑,被皇上纳到宫里之后的事情”。如果皇上真的要把张道姑弄到乾清宫来,那张显庸就不能由宫里甚至朝廷以公文处置,不然就又多了一个“米才人”。给司礼监的工作上强度事小,在皇上自己的枕头边上放刀子事大。
既然皇上对保住张显庸没兴趣,那就想法子刺激那些已经对张显庸起了杀心的人动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