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看破不说破-《泰昌大明》
第(2/3)页
因为灯市环境嘈杂,所以除了他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听见这个足以引起大骚动的词。只有朱由校身边那位一直对这些异族人保持着高度警戒的带刀侍卫通过唇语读出了这个词。
侍卫的脸色立时大变,他飞快地看了朱由校一眼,发现大殿下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紧急情况时,立刻决定“先斩后奏”。
侍卫两个大步跨到汤若望的面前,然后一把揽住他的肩膀,在不让汤若望跪下行礼的同时,凑到他的耳边小声而严肃地警告道:“别嚷嚷。你自己知道了就行!”
这时候,汤若望还没有反应过来。但他背后的茶楼上,靠着窗户坐了快一天的其他侍卫却应激般地站了起来。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楼下的队长拔刀或是呼叫,他们就会从二楼上跳下来清空摊子前的街面,并燃放特制的烟花呼叫增援。
一旦侍卫们这么做了,御马监立刻就会行动起来,将灯市封锁,直到大殿下被安全地送回紫禁城。
“你在干什么?”朱由校抬起头,不解地看向侍卫队长。
“这位御封的官正大人对少爷的手工艺品颇有兴趣。想买一个回去收藏,小人帮少爷招呼招呼。”侍卫队长朝着茶楼的方向微微摆手,示意其他人不必紧张。
朱由校回过味儿来了,他轻叹一口气,对汤若望说道:“这位客官,我摊子上的东西卖十两银子一个,如果您不嫌贵愿意照顾照顾,可以随便挑,慢慢挑,但请不要搅了其他人的生意。”他的嘴角扬起了摊主迎客的弧度,但眉头却仍旧微微地锁着。
“好,好,我知道了。”汤若望偏过头看向揽住自己的壮汉,又道:“我不会嚷嚷的。”
“知道就好,客官随便挑。”侍卫队长拍了拍汤若望的后衣领,然后走回自己原来的位置站定。
“我呃.”汤若望的猜测被侍卫的警告证实之后,他反倒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贝尔阁下,他们在说什么,您怎么了?”哈拉尔德·布兰特的中文水平比起迪尼什·若昂也高不到哪里去。他见过皇帝,却不清楚皇帝应该长什么样子,因此也就不明白汤若望的脸色为何会在短时间内数度变化。
“没事。我只是突然想买一个木头的雕塑回去装饰自己的书房了。”汤若望用袖子拭去额头上的冷汗,并对哈拉尔德·布兰特说道。
“好啊,贝尔阁下您想要哪一个?”尽管汤若望还没有给哈拉尔德·布兰特想要的答案,但这并不妨碍他抓住机会讨好汤若望。
在三位传教士进宫面圣之后,海商代表们曾围在一起开过一个短会。短会旨在讨论如何看待汤若望成为天相官这一事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曾经的无名小卒,如今的贝尔阁下,已经获得了大明皇帝陛下的宠幸。因此,他对于商团的重要性已不亚于乃至超过了耶稣会长龙华民。商团应该不遗余力地讨好贝尔阁下,以委婉地向皇帝陛下表达善意,即使贝尔阁下并不喜欢商人。
海商们逛灯市,并不单是为了近距离地观察体会大明帝都的繁华,更是为了找机会讨好汤若望。可以说,“让汤若望来给代表们做翻译”这件事本身,就是海商们的目的主要目的。通过讨好宠臣来接近君主,是欧洲通行的办法。
龙华民压根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以为这是一个在耶稣会内部,以及海商们面前展示自身权威的机会。所以就用耶稣会会长的身份强压汤若望,逼着他来干这件他并不情愿做的事情。
“殿这位公子帮我挑一个吧。”汤若望看都不看哈拉尔德·布兰特,而是用略带狂热的眼神死死地盯着朱由校。
那次面圣之后,汤若望就成了皇帝或者说天子最忠诚的拥趸。他相信,中国人所说的昊天上帝和圣经里的唯一神Elohim就是同一个存在。而他之所以能远渡重洋到大明成为天子的臣属,为天子服务,造福万方臣民,重塑先祖的荣光,正是因为昊天上帝或者说唯一神在指引并庇佑着他。
朱由校被他盯得心里发毛。于是说道:“官正大人,您能别这么看着我吗?”
“是,好的。”汤若望连忙把脑袋偏到一边去。
“如果官正大人真的喜欢,就拿这个去吧。”朱由校看了一圈之后,拿起一个松木雕成的仙鹤放到桌子的边缘,并说:“虽然我做这个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比照着家里的玉雕复刻了一个。但官正大人既然让我挑,我总得找点词儿来讲。我就祝官正大人鹤立鸡群,早日‘朱衣鹤补’吧。”
所谓‘朱衣鹤补’其实就是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多谢吉言,多谢吉言!”汤若望当然听得懂。他宝贝似的拿起木雕左右端详起来,他感慨道:“这木雕做得真漂亮,活像一只即将高飞九天的仙鹤。真神作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