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灯市重逢-《泰昌大明》
第(2/3)页
“那怎么好意思。”中年儒生这辈子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鸡腿,但出于矜持,他还是没好意思恬着脸从别人的食盒里拿东西吃。他撕下一块面饼,一边嚼一边说:“如果可以,我当然也是不想舍近求远的。”
“为什么不可以呢?”提问之后,朱由校再次劝说中年儒生和他同进此餐:“先生还是吃吧,反正吃不完也是倒掉。”
中年儒生闻言一愣,心想:这么好的肉菜,一顿吃不完直接倒掉?这孩子的家里到底有多少钱啊?
愣归愣,想归想,中年儒生最后还是没有接受仆人递上来的筷子,而是接上前一句的话茬,回答问题道:“矿税太监鲁坤,和他的党羽在河南贴着地皮敲骨吸髓地搜刮了十几年,把富户的浮财都给刮完了。富人没钱,难道指望穷人买我的画吗?”
有些地方名为开矿,实际却开不出什么东西,太监们强令富户承包或地方政府承包,不足之数则由富户赔偿,或者干脆就由地方财政抵充。这样一来,所谓的开矿只是徒有其名,其本质还是以开矿为幌子的一种法外摊派而已。
“这年头儿,只有南北两京和广东、福建这些地方的人,有闲钱买画这种只能看不能吃的东西。广东、福建太远,就不考虑了。”中年儒生伸出两手,摆出权衡的手势,接着说道:“两京相较,我觉得还是京师好点。毕竟是天子脚下。只要不遇见穷凶极恶的盗匪,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朱由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看向身边的宦官,问道:“鲁坤,已经被抓了吧?”
中年儒生还以为年轻人是在问自己,于是道:“可不是!不然我哪儿敢光天化日地当众跟你说这种事儿。”说着,他还朝着紫禁城的方向遥拜道:“皇上圣明!”
中年儒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拙荆还在的时候,我还能放心一个人来京里赶灯市的场。但前年,拙荆过世。家里的事情就全压在我女儿一个人的身上了。”
“母亲过世了”朱由校没来由地同情起了这个素昧平生的女孩儿。他从宦官的手里拿过筷子,第三次邀请中年儒生与他共进此餐。
这回,中年儒生没有再拒绝。
“我要读书,要作画,要卖画。所以拙荆死后,就由长女一个人照看二妹和幼弟了。”中年儒生开始发愁起来。“要是今年能够考中举人就好了。这样,我也好带孩子们来京师看看。”
——————
未时过半,朱由校的木雕摊,迎来了两位并不十分熟悉的故人。
丁白缨听从陆文昭的建议留在北京之后,又折回了位于南薰坊的张府,这倒不是因为她付不起或是舍不得旅店的房费,所以恬着脸回去蹭住。而是因为她觉得很需要陪伴与支持。但即使再见了她,张诗芮的脸上还是挂着一种交织着彷徨、焦虑与忧愁的疲态。为了让张诗芮放松下来,丁白缨天天拉着她出来逛灯市。
灯市的热闹与喧嚣,能暂时驱散张诗芮心底的无助,但当她们一回到那座冰冷的府邸,那种仿佛来自九幽高天的压力便会卷土重来。
祸不单行。她通过魏朝递到宫里去的请罪疏仿佛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与此同时,张诗芮却收到了来自南京的坏消息。那是道录司从通政使司接收并转递来的一封奏疏。
奏疏的内容是:南京守备太监吕宪安,弹劾天师张显庸假病不朝,欺君罔上。
在出龙虎山之前,张诗芮从不主动过问天师府与外界的交往。但即便如此,她还是知道吕宪安其人的。这个太监曾多次到鹰潭“求仙问道”,并先后得到了前代天师张国祥和当代天师张显庸的热情款待。一度成为天师府的堂上客、座上宾。
这封弹章让她深刻地感受到了皇权的恐怖。皇帝只是让锦衣卫在她家门口守了一个多月,连公开的申饬都没有一句,天师府在南京构建的关系网就开始瓦解了。
“哎!”丁白缨扯了扯张诗芮的袖子,将她从恍惚拉回现实。“你看那个男孩,是不是很面熟?”
“哪个?”灯市热闹至极,到处是嬉笑打闹、追逐奔跑的小孩儿。
“那个坐在摊子后边烤火的男孩。”丁白缨抬手指引。
“哦!那个呀。”张诗芮的还记得那对儿奇怪的父子。尤其是那个男人,她总觉得自己在哪儿见过他,但就是想不起来了。有一晚,她还梦见了那个男人。
梦里下着遮天蔽日的大雪,她和男人一个在楼下,一个在楼上。她逆着落雪仰视着男人,却看不清男人的脸。但奇怪的是,她竟然清楚地知道,男人下俯的视线并不在专在她的身上,却包括了她。
“小公子,你的父亲呢?”丁白缨拉着张诗芮来到朱由校的木雕摊前,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