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熬油炼银-《泰昌大明》


    第(3/3)页

      “这么久?旨意不是七月末就下去了吗?”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人已经来到了崔文升的身边。

      “哟!魏朝来啦。”崔文升听见响动转头,立刻和魏朝瞧了个对眼儿。“来来来,这儿有盐焗的西瓜子儿,磕几个?”他从躺椅上翻身坐起,然后将盛放西瓜子的小碟递到魏朝的面前。这一举动打断了魏朝和崔仲青之间的对话。

      “瓜子儿就不必了。”魏朝摇摇头。尽管他并不会对肉刑和死亡产生生理上的排斥,但也不至于变态到在刑房里闻着烙铁炙肉的味道嗑瓜子。

      “干爹,师兄。”崔仲青向崔文升,和侍立在崔文升身边的崔元行礼。

      “大祖宗。”崔元向只颔首回复崔仲青,然后便跪在地上向魏朝磕头。

      “起来吧。”魏朝见过崔元,但对这张平平无奇的脸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回来啦,出京干什么了?”魏朝的口气就像是长辈问小孩儿到去玩儿了一样。

      崔元又磕了一个头,然后才站起身并用受宠若惊的口吻回答道:“奴婢只是回家办了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儿。劳大祖宗挂念了。”

      魏朝无意在这个地方把崔文升干的事情抖搂出来,所以并不深追。“回来好,回来陪你干爹过元宵。”

      “这孩子孝顺。”崔文升还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已经败露了,于是先顺着魏朝的话打了个哈哈,然后又岔开话题道:“我刚听见你们说话了,聊什么呢?”

      “聊马堂的事儿。”魏朝配合地问道:“看这一身肥肉,想来这家伙的身上应该有不少油水吧,夹棍,烙铁,鞭子,盐水,挑指签,用了这么多东西,都给人搞昏死过去了,审出什么有用的了吗?”

      “你还别说,这真是一头顶肥的猪。今天上午才有人来报过,说这家伙光在自己北京的宅子里就屯了价钱超过十万两的古玩字画。现银也有个差不多二万两,但他哪才这点儿家当啊。”一说起钱,崔文升的神采立刻就飞扬起来了。即便地牢昏暗,魏朝还能看清崔文升跃动的眉毛。“我们在通政使司的案牍库里找了一封十五年前,也就是万历三十三年的弹章拓本,您猜是谁写的?”崔文升故意卖关子。

      “谁啊?”魏朝是一个很好听众。“快说,快说。”

      崔文升得意道:“黄部堂!”

      “刑部的黄部堂?”魏朝问。

      “唉!对咯,就是他。万历三十三年,黄克瓒在山东任巡抚。上本弹劾这头肥猪‘征多缴少,侵匿税银’,黄克瓒在那封弹章中说,这头肥猪每年从各个税关里,以各种名义抽取出的税银不下二十六万两,但他每年却只向内库进奉七万八千两。七年下来,侵匿税银超过一百三十万两。万历三十三年至今他又在任上干了十五年。如果也按十八万二千两的差额往上算,这混账东西至少吃了四百万。他娘的!他娘的,这可是皇上的钱!”

      “这么多!?”魏朝很惊讶,这个数比从郑家抄出来银子还要多。

      “是啊。不然这头肥猪,又怎么能在他那个腌臜的马粪池子里,养十几对兄弟姐妹供他淫乐呢。”崔文升冷笑道:“本厂东千户贺孟准回来报,说这家伙就喜欢看五服以内的兄弟姐妹睡觉,最好是亲的。贺孟准还说,这家伙自个儿睡觉的时候,不同时把着人家的卵鸟和馒头就睡不着。真他妈有病!我倒要看看没人伺候他,他能不能睡着。”

      魏朝并不关心马堂个人的兴趣爱好,他只想知道能从这些人的身上弄出多少银子来。于是他摆摆手说:“文官总喜欢夸大,就算是黄部堂应该也不能免俗,他的弹章不一定准的。就算当年是准的,现在也过去十五年了。关键还是看实抄。现在抄了多少出来?”

      “如果只说这一刻,还真就那点儿东西。他现在住的地方是他九月份进京之前新置办的,没藏多少银子也正常。不要急嘛,熬猪油就得慢慢熬才香。”崔文升阴恻恻地看了马堂一眼。“狡兔三窟,狡猪也差不多,他在北京有六套宅子,都派人去查抄了,这头猪在北京下的猪崽儿也已经全抓了。现在审的是他在山东的藏金窟,而且我怀疑他在山东以外的地方也藏了银子。七月接旨,九月才回来,这家伙肯定藏钱去了。”

      “嗯。”魏朝点点头,提醒道:“查实、抄实、缴实,这回你可别再犯错了。”魏朝可能是大太监序列里,唯一一个不完全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才对崔文升好的。

      “省得。”崔文升指了指摆在刑房里的一张只摆了纸笔蜡烛,没放刑具的干净桌子。桌子的后边儿坐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孩儿。“看那儿。”

      “什么意思?”魏朝问。

      “那是米娘娘派来的看着我的‘监军’。每天换一个,就不带重样的。”崔文升阴阳怪气地说。尽管崔文升自己也清楚他并不是什么自觉的好货,但被人这么不信任还是让他觉得很不爽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