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联姻-《泰昌大明》


    第(2/3)页

      “请讲吧。”海镇涛点点头。

      “皇上给父亲下了命令,要父亲对北京锦衣卫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冗以及清空。”骆养性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裁冗、清空?”海镇涛的眉头一下子就皱起来了。“裁多少,又清多少?”

      听见海镇涛问出自己之前问过的问题,骆养性不由得会心一笑,但很快他就收敛住了。“有多少,就砍多少。”骆养性严肃道。

      海镇涛大骇,旋即问道:“掌卫大人是什么态度?”

      “坚决执行。”骆养性回答道。“皇上是雄主。之前重建西厂,靖清东厂,可以说是雷厉风行。今天又安排全京师的官员去午门口观摩廷杖,这摆明是为了展现革除时弊的决心。咱们不能再瞻前顾后了。”

      “好。”海镇涛郑重地点点头,紧接着又问道:“掌卫大人要我做什么?”

      “南镇抚司。”骆养性说道。

      “大人要对南司动刀?”海镇涛突然觉得有些舌燥,便举起茶盏喝了一口。

      “南司是一定要动的。”骆养性肯定道:“除了本部衙门,整个京师就属南司册上的冗员最多,光是带俸无职的指挥佥事就有四个。不动不行。”说完,骆养性沉默着理了理思绪,才说道:

      “而且父亲决定利用南镇抚司内督锦衣卫的职权,名正言顺地对北京五所的各级军官发起吃空饷的调查,先用这个名义销掉一些不堪其用的废物。然后同时宣布裁冗、清空,命令在册的军官,竞争上岗。这样一来,有新的实缺摆在那儿,阻力就会小不少。”

      “竞争上岗?”海镇涛疑道。

      “这是皇上说的,意思大概是军政考选,择优而任。”骆养性回答道。

      “皇上自然是圣明的。但清理空饷之后,各级军官的收入怎么办?带俸的图实缺,不就是图个增收吗。要是没有空饷可以吃,谁愿意去干这个活儿?”海镇涛问道。“说个不好听的,这点儿银子连去黄华坊打茶围都打不起。”

      东司房是机要的缉事衙门,不屯兵,没有空饷可以吃。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各家各铺上缴的保护费,以及对涉事人员及其家属的敲诈勒索。偶尔为了创收,还会罗织罪名绑架一些有钱无势的财主,敲上一笔不少但不至于让财主过于肉痛的规费。所谓取卵不杀鸡,天天都有蛋。

      “不必担心,这也是连着。”骆养性赞叹道:“皇上金口玉言,说裁冗不裁俸。这样一来,留下来的军官的俸禄应该会往上抬八倍左右。”

      “八倍?冗员这么多的吗?”海镇涛惊讶道。

      海镇涛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每年朝廷发下来的俸禄米粮折银大概是三十两到四十两。抬八倍就是二百到三百两,在工人年的工钱普遍只有十到十二两的时代,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

      “对,查册发现,北京锦衣卫百户以上的军官实缺只有一百四十二个,这还是算上了各地百户所之后的数字。”骆养性的执掌管理锦衣卫核心案牍的经历司,可以说比骆思恭都清楚北京锦衣卫的人员及经济情况。

      “但趴在锦衣卫册上领俸的军官却有一千零六十三人,其中不少是五品以上的带俸正千户。销掉这九百二十一个人,剩下人的俸禄一下子就上去了。而且竞争上岗的军官没有吃过空饷,他们只知道到手的银子抬成了原来的八倍。”骆养性侃侃而谈道:“俸禄上去了,要再往外伸手,就连手和脑袋一起砍。这也是皇上说的。”

      “所以不仅是暂时利用南司的职权,还要彻底整肃南司?”海镇涛的思维很活泛。

      “父亲就是这个意思。”骆养性点头道。“如果内督不跟进,就算多领了银子,吃空饷的事情一定还会发生。与其放纵,等事态发酵到无可挽回的地步,闹得皇上命令西厂介入全面整肃锦衣卫,还不如让南镇抚司恢复它应有的功用。自己剁手,总比让人把脑袋砍了要强。旧东厂那二十八条人命还摆在哪儿呢。”

      “掌卫大人为什么让我,而不是孙同知出面牵头整肃南司?”海镇涛问道。

      骆思恭不吝不贪,很有手段。在田尔耕跳反之前,东西司房,南北镇抚等四个衙门的主官都以骆思恭为马首是瞻。因此,在海镇涛看来,骆思恭和孙光先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