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体乾从远没有坐热的椅子上弹起来,快步回到曹化淳的案前,解释道:“小祖宗,皇爷新登,明年改元,宴请和祭祀甚于常年,因而得再往上再攀一个台阶。”按理说,曹化淳不是皇上的近侍太监,是不能被称作“祖宗”的,但因为他是王安的大儿子,司礼监以外的人也就这么叫了。
“来人。”曹化淳没有接茬。
“提督。”一名宦官小跑着过来。
“去皇史宬取隆庆六年”他不知道这些老东西会不会分册记录,所以又补充道:“.及前后几年报批的预算记录。我倒要看看,能不能一口气往上攀四万两。”曹化淳接到的指令是,整肃之前一切照旧。但照旧不等于放纵,该查的东西还是得查。
“是。”宦官应诺离去。
皇史宬在皇城的东南角,跟位于皇城东北的司礼监隔着差不多五里地,一来一回得不少时间。曹化淳也不闲着,自顾自地开始处理起手头的其他事务。王体乾在曹化淳面前杵着,曹化淳没让他坐,他就只能保持着赔笑的恭敬姿势继续站着。
突然,曹化淳想起一件事情。他抬起头,看向王体乾,问道:“囤冰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冬天备冰,夏天用。一般来说,尚膳监制冰用冰,里冰窖囤冰,内官监按冰票放冰。当然,这一切还是由司礼监掌总。
往年,制冰是直接从井里打水,然后倒入事先挖好的水池,凝结后再凿出来。打成方块,然后拉着方形冰块在太液池上滑行,以将冰块运到里冰窖内。
这种小事儿原是不必由司礼监提督太监亲自过问的。但不久前,皇上特意下了一道旨意。要求把囤积的冰分成食用冰和非食用冰,并且令专窖专藏,不得混放。不仅如此,上谕还特地规定了制冰的方式。要求先把水烧开,再把开过的水倒入用蒸汽熏蒸过的木质模具,等待冷凝。
这一下子就增加了尚膳监、内官监、惜薪司乃至司礼监等四个部门的工作量,好在宫里人手众多,从各衙裁剪挪移些冗员,也就补齐了基础的劳动力需求,短时间内连银两花费都没加。
“回小祖宗的话。”王体乾回答说:“收到命令之后,本衙即向惜薪司提要了二十万斤红萝炭用以烧制滚水制冰,目前已经制食用冰一千二百一十三块。皆已入了‘己’字窖。”窖冰之所以按块论,是因为它的规格是定的,所有的窖冰都是一尺半见方的正方体,多年的实践经验证实,该尺寸的冰块最不易融化。
“内官监给的模具够吗?”曹化淳问。
“二百个模具。一天两批,怎么都够了。”王体乾点头。
直到皇帝下旨之前,皇城内共有“甲、乙、丙、丁、戊”等五个冰窖,每窖额定藏冰五千块。不过一般来说,这二万五千块冰中,至少有一万六千块会在窖藏期间化掉。被用到实处的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
“炭不够了就直接打条子。要多少批多少。回暖之前至少得藏两窖。”为了严格执行“专窖专藏”的旨意,司礼监命令内官监,在尚膳外监后方,靠近太液池的地方,开凿了两个新的冰窖。
“遵命。”
“坐着等。”说罢,曹化淳又低头干自己的事情去了。
半个多时辰之后,跑腿的宦官带着记录回来了。“提督,您要的东西带到了。”宦官将一本泛黄的册子放到曹化淳面前,即便那宦官提前拍过灰,还是有不少尘埃被扬起。
“只有这一本?”曹化淳是万历十七年生人,他出生的时候,这册子都在皇史宬里躺了十几年了。
“连着好几年的记录都在这一本册子上。不然奴婢也不会这么快就回来。”宦官有些气喘。
“好。你下去歇着,先喝口茶,歇舒坦了再来。”曹化淳满意点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册子翻开。
纸腐绳朽,但好在没有虫蛀,曹化淳很快就找到了隆庆五年的记录。
“隆庆五年报三十一万九千,隆庆六年报三十三万六千,万历元年报三十二万一千。隆庆六年比隆庆五年只多报了一万七。”曹化淳刚一提高声调,王体乾便跨步过来,跪在案前。“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到你这儿得涨四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