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会审风波-《泰昌大明》
第(2/3)页
“你又是哪位啊?”崔文升是万历皇帝驾崩之后才跟的泰昌,还没跟何宗彦打过交道。
“大理寺卿,何宗彦。”何宗彦向来低调。即便到这时候还是不摆帝师的架子。
不过何宗彦不摆,不意味着别人不帮他摆。“你还在郑宫打板子的时候,何少保就在慈庆宫教书了。”张问达说道。
崔文升对张问达还是熟悉的。他记得很清楚,当年就是张问达疏里的一句“祖宗二百年来,未有罪囚不付法司,辄令拟罪者。”直接导致郑贵妃授意自己杖死庞保和刘成二人。
“原来是何师傅。”崔文升不认识何宗彦,但他知道皇上对孙师傅的态度一向是非常好的。“失敬。”崔文升拱拱手。
何宗彦敷衍地拱手回敬。他对崔文升有了大致的认识:狗仗人势,同时色厉内荏。
“三法司奉旨问案。崔公公,您手里要是没有新的旨意最好还是静静地听。”黄克瓒摆手指向周、李、徐的旁听席。“请坐那儿。”
崔文升觉得差不多了该捡台阶下了,但嘴上还是不饶人:“你们要是秉公审案,我自然不会插嘴。”他一站起身,立刻便有两个宦官过来为他抬椅子。
“还审不了。”张问达盯着崔文升说道。既然崔文升来了,那他就得再争一争。
“您该不会是想把位置让给我坐吧?”崔文升嘲弄道。
“令锦衣卫给孙侍郎去掉刑具。”张问达没有理会崔文升对他嘲弄。“不然审不了。”
“这么多事干什么。”崔文升打了个哈欠。“就这么审。”
“按祖宗成法,现任官员定罪前,审讯间应去掉刑具。”张问达强调道:“皇上可还没给孙侍郎定罪呢。您不解镣铐,是想替皇上给孙侍郎定罪吗?您要是点这个头,我这位置让给您坐也无妨。反正罪定了,我们也就不用审了。”张问达一副“你不解开刑具我就不审”的样子。
崔文升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耸肩道:“那就按祖宗成法办。解开。”
“谨遵提督大人的命令!”海镇涛走上来,故意大声说。
海镇涛的举动引起了崔文升的注意,他以为这个穿四品官服的锦衣卫有如此行为是为了表明立场舔自己的屁股,于是满意地朝海镇涛点点头。但实际上,海镇涛只是想把自己摘出去。
啪!
张问达再次举起惊堂木猛拍:“孙如游,三法司奉旨会审。你务必一一如实回答。”
“请问吧。”孙如游长叹一口气。
“杨渊、冯三元、顾慥诬告熊廷弼一案,背后是否有人指使?”张问达看着提前写好的稿子,问道。
“有。”孙如游一言既出,立刻引得满堂大哗。
“肃静!”张问达一面拍击惊堂木。一面继续问话:“何人指使?”
“万历二年甲戌科进士赵南星.”因为赵南星没有官任,所以只能以功名作为前缀。“.前大理寺卿邹元标。”孙如游眯上眼睛,满脸不忍。
他还记得,在议定攻击熊廷弼的密会上。徐光启和赵南星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邹元标在一旁劝架,但没有对事情本身置以可否。
“此案还有哪些人参与?你自己是否参与其中?”张问达接着问。
“除赵南星及邹元标外,唯我一人参与。”他顿了一下,才认命似的补充道:“聚会的地点就是我家。”这是完完全全的谎言,东林党高层的密会几乎都在刘一燝家举行,直到锦衣卫围了刘府对面的天师张府,密会地点才改到了位于保大坊的韩府。
“尔等为何要诬构熊廷弼?”这回是何宗彦追问。
“熊廷弼有才无德,不堪任经略要职。”这还是谎言。
真实的答案很简单,一是因为熊廷弼到处骂人、四方得罪,赵南星和很多东林党人都看他不顺眼。二则是因为熊廷弼乃湖广人,被看作楚党,是“尽斥党人”实现“众正盈朝”这一目标的突破口。但这两个答案都上不了台面不能明说的。
“呵。”熊廷弼守辽有功是明旨公认的。所以何宗彦只是摇头冷笑,不再言语。
张问达左右看了看黄克瓒以及何宗彦,确定他们没有再追问的意思时,才以案件主审官的名义认可了这一回答:“诬构属实,记录在案。”
闻言,坐在次席的刑部、大理寺两司的副堂官们先是抬头确定本衙主官的默认态度,之后才举起毛笔在自己面前的供纸上写字。
落笔,三司审定,除非犯官在结案前喊冤并得圣旨重审,否则这就是结论了。
“孙如游。法司再问你。冬月十一,咆哮朝廷一事,是否是有预谋的逼宫?”张问达朝门外望了一眼,看见被人墙阻隔的一众言官,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温和的问法,而非定罪式的诘问。
听见这个问题,站在堂外的陆文昭突然紧张了起来。他应激般的握紧了手里的刀,直到听见孙如游回答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