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安是侍读太监中最优秀的那一批,文化水平极高,写字的速度也很快。但再快的手速也比不上语速,因此他只在草稿纸上用简笔把大致的内容记下来,等皇上不再说话,他才会将这些简笔补成完成的句子和命令。
“何师傅?”王安会回忆了一下,问道:“何宗彦吗?”
“朕记得他之前也奉召进京了。”朱常洛点点头,然后问:“还没回去吧?”
“倒也没有。”王安想了想,回答说:“何师傅还在南薰坊住着呢。”
何宗彦,字君美,号昆柱,湖广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登乙未科进士,后改庶吉士,入詹事府。万历三十九年八月,升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太子讲师,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升詹事府少詹事、掌翰林院印。也就是说,何宗彦也是皇帝的老师,而且资格比孙承宗还要老。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何宗彦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署部务,摄尚书事。四十三年七月升左侍郎,照旧署掌印务。
何宗彦为官“清修有执,摄尚书事六年,遇事侃侃敷奏,时望甚隆”。若非万历四十七年,何宗彦被以亓诗教为首的齐党排挤,也轮不到孙如游以右侍郎衔暂署部务。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皇帝驾崩。新君诏令何宗彦进京,但并未在诏书中陈明授何宗彦以何职。
何宗彦进京的时候,九卿已经全部补上了。如此,就引发了一个让朱常洛很为难的问题:想启用,但又不知道往哪里放。
如果让何宗彦回礼部,就是让他在后辈徐光启的手下做事,这显然不太合适。就算老头儿自己不介意,徐光启也会浑身不自在。要知道,徐光启入翰林院的时候,何宗彦是他的上级,徐光启进詹事府的时候,何宗彦还是他的上级。这就等于是在老领导话事过的部门做老领导的领导。
让何宗彦更进一步入内阁,还是不好,因为何宗彦是楚人,却被齐党排挤,还和不少东林党人关系不错。更关键的是,当初排挤何宗彦的人是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学生。把何宗彦硬塞进去内阁,恐怕只有天知道里边儿会乱成什么样子。
总而言之,没有位置,身份尴尬,一团乱麻。所以直到现在,何宗彦都以无职闲人的身份在京里住着。老头儿自己也很老实,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参与,甚至很少会客。就像是进京来养老一样。
“明发上谕,何宗彦晋少保并授大理寺卿。即刻入职,协理东林党案。”朱常洛又思索了一番,最后还是觉得给何宗彦一个高级的虚职比较好,毕竟大理寺卿只是个正三品的官儿。
“遵旨。”王安又在“宗彦”与“寺卿”之后添了一个“少保”。
“主子。宫里呢?总得派个人去看着吧。”魏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让崔文升这个人厌狗嫌的去。反正乾清门那一闹之后,他算是把外廷给得罪死了。”朱常洛吩咐道。
“是。”王安继续写。
就在朱常洛准备继续说话的当口,南书房的殿门被魏忠贤给推开了。
“主子爷,早膳来了。”魏忠贤谄媚地笑道。
朱常洛没搭理他,继续说:“再令锦衣卫,把赵南星抓起来。抓起来就行,不要用刑不要审,他的供词已经不重要了。”
“他要是把责任全部扛下来,把邹元标摘出去,反而会坏事儿,朕不想再生事端了,别让他说话。”朱常洛的声音冷得像从太液池里抠出来的冰。“三司那边儿审完,直接给他定谋逆,斩。”
皇上的命令让米梦裳想起了五年前自己被锦衣卫抓走时的场景。
“你在发抖?”米梦裳的右手还被朱常洛攥着,因此他立刻就感受到了。
“妾,冷。”米梦裳抬头微笑,极力维持如常面色。
“不,你在怕。”朱常洛用另一只手轻抚米梦裳的脸。“你又何必怕呢?况且朕也不是真的要杀赵南星。徐光启会替他求情的。”说着,朱常洛松开米梦裳的手,朝魏忠贤示意。“上膳。”
“多吃点儿,你太瘦了。虽然不难看,但也不健康。”朱常洛用过早膳了,所以只有米梦裳一个人在吃。“关于东林其他言官的弹章有多少,内阁的意见是什么?”
沈暂主阁务以后,三党对东林攻击变得更加频繁了。凡是在东林书院游过学的都至少要挨一次弹劾。这可害苦了通政使司的誊录官。
“两派相互攻讦以及针对锦衣卫的弹章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在王安跟着皇上一起去皇极殿督学的时候,魏朝就留在书房整理当日的第一批奏疏。“但内阁也无分立场地拟请圣裁。奴婢想,这应该还是叶向高从中作梗导致的。不过.措辞有些变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