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青衣紫裙淡红装,胜雪花容美梦裳-《泰昌大明》


    第(2/3)页

      “这是皇上吩咐你们准备的?”米梦裳没有早上洗浴的习惯,更没有那个闲工夫。

      “混堂司配了好些人专门负责给乾清宫供应洗澡水。”宫女只收到了命令,不知道是不是皇上亲口吩咐的,所以只能模糊地回答。“不过您是最近几个月以来第一个在这儿沐浴的娘娘。”

      米梦裳本是不想洗的,但听见了这个答复她就不得不洗一洗了。“皇上每天早上都要沐浴吗?”她又问。

      “皇上什么时候沐浴可不是奴婢能过问的。”宫女委婉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来。让奴婢伺候您更衣。”

      “好。”米梦裳注意到宫女的脸上竟然浮起了羞赧的酡红。

      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宫女走了过来。她们都是来伺候米梦裳沐浴的。

      乾清宫的规格是整个内廷最高的,因而沐浴也是三沐三熏。

      所谓三沐三熏也就是再三沐浴,再三熏香,以表敬重。但在乾清宫,“三沐”中的“三”是量词,因为能装人的大澡盆有三个,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

      《礼记·玉藻》载:“沐稷而靧梁”。其中,“沐稷”指的就是淘米水洗头,“靧梁”则指以高粱的汤汁洗面。第一个澡盆就是用来“沐稷靧梁”或者说“洗头洗脸”的。

      明时物产类丰,淘米水和高粱汤显然不足以满足皇室的气派。因此,宫女们还给米梦裳送来了皂角和澡豆。

      所谓皂角,其实半温的皂角水,是配合着淘米水和高粱汤一起用的。

      而澡豆则类似肥皂。孙思邈《千金翼方》载:“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按唐代的风俗,每逢腊日,君上要向臣下赏赐面脂和澡豆等护肤用品,以防冻疮。不过因为朱元璋比较抠,到明时就没了这个传统。

      澡豆不是一颗颗的豆子,而是研磨成粉状的豆粉中药混合物,关于此还有一个著名的笑话。《世说新语》载,东晋大臣王敦娶了晋武帝之女舞阳公主为妻,第一次使用公主家的厕所后,侍女手捧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用来伺候他洗手。王敦以为是澡豆是公主府提供的另一种干饭,就将澡豆倒在水里吃了,侍女“莫不掩口而笑”。此后,“澡豆为饭”就成为一个形容人没有见过世面的成语。

      第一个澡盆用来“沐稷靧梁”,第二个澡盆则用来“去稷去梁”。说得直白点,就是用一大盆温热的清水,把身上粘着的溶了污垢的脏水洗掉。

      清洗完毕之后,进入第三个盆,而这个盆是着香用的。盆里原本只有温热的清水,当米梦裳进入第二个盆的时候,就开始有宫女往里边添入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梨花、木瓜花之类的香料。等米梦裳正式进入第三个盆后,她们又往里边加入麝香乃至龙涎香之类的即位昂贵香薰料。

      沐浴完毕之后就该刷牙了。有宫女端来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用兽骨猪鬃制成的牙刷,以及包括精制竹盐、温热浓茶、含香牙粉,乃至好几种特制牙膏在内的各种刷牙道具。

      牙膏是中药和香料混合而制的,之所以呈膏状,是因为用了苏合香油和熟蜜混合调制。

      米梦裳先用手指粘着精盐擦牙,之后再用牙刷粘着牙膏深度清洁,最后再用浓茶漱口。她没用牙粉,因为这玩意儿是用来含在嘴里和清水一起漱口用的,和浓茶的功用是完全重合的,用了一种就没必要再用另一种了。

      做完这一切,半个多时辰过去了。宫女们给米梦裳捧来了一套漂亮的女装,她以为这也是皇上特意为她准备的,于是喜滋滋地穿上了。

      不过实际上,皇上什么都没说,下令为她准备洗澡水和女装的人,是一大早就来到了乾清宫的大内十万总管王安。

      说王安是十万总管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皇城里确实住着超过十万名为皇室一家服务的侍卫、宦官、宫女。这里边除了御马监的两营禁卫,其他人都归司礼监统管。

      所谓南书房,其实就是乾清宫正殿以南的书房。它夹在乾清门和月华门中间,位于乾清宫院落的西南角。换好衣服的米梦裳刚从正殿出来,正好看见一黑二红三个人在一群随侍宦官的簇拥下穿过乾清门。

      米梦裳三步并作两步跑,很快便来到皇上面前。“妾身米梦裳见过皇上。”

      “青衣紫裙淡红装,胜雪花容美梦裳。”朱常洛看见眼前一亮,就着雪景,随口吟了一句。“你才起来啊?”朱常洛问道。

      皇上随口吟诗,这让米梦裳更认为这身衣服是皇上特地选的了。她凑上去,娇声说:“谢皇上赐浴华清。”

      她这可不是在说自己刚刚洗了澡,所以才从乾清宫出来。她这是用典白居易的《长恨歌》,回答“你才起来啊?”这个问题。

      所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在她看来,前后相对的恩泽和赐浴都是皇上给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