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臣之死与皇帝之陵-《泰昌大明》
第(3/3)页
沈的脑回路和看透了王佐的崔景荣截然不同,因为王佐是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所以他还以为王佐就是来帮浙党搅浑水的。
沈的轻咳打破了崔景荣赞叹之后再起的沉默。被都察院近百名御史逼着过来的左都御史张问达,摇头叹气,无奈地说道:“诸位。还是想想怎么让这事儿过去吧。”
“过去?什么叫做过去!”韩爌对张问达的用词非常不满。
“至少得让聚跪在的午门外科道言官都散了吧?”张问达对邹元标的死还是抱有同情与遗憾的,但他真是怕这帮人吵吵嚷嚷的,将事态进一步扩大至难以收拾的地步。
“哪那么容易。”沈不善乃至敌视的余光越过方从哲,凝聚到叶向高的身上。
如果讣告不是今早而是昨晚就发布,那言官们就不会聚集于午门,而是聚集于会极门乃至乾清门了。这样一来,七卿甚至都不必来内阁讨论,言官们直接就惊扰圣驾,和御马监的禁卫掰手腕了。
“科道的诉求是什么?”刘一燝的冷静远超以往,他完全不打算和沈纠缠。
“验尸。”张问达回答说:“虽然内阁在讣告中陈明邹尔瞻是割颈自尽而死。但御史们并不信任西厂。我来之前,他们要求由法司出面,重验邹尔瞻的死因。”
“这不信,那不信。干脆让他们去镇抚司验吧”沈还是一如既往的咄咄逼人。
“请求赐还遗骸的奏疏已经呈上去了。”方从哲不着痕迹地截断了沈攻势。“但宫里还没有回应。”
“总不能就这么干等吧?”张问达揉了揉紧皱的眉头。
“会极门有呈奏本、传消息的太监,你可以去他那儿问问皇上愿不愿意见你。”沈说道。
“沈阁老。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更何况人死为大,你还是尊重点吧。”周嘉谟用指节轻敲桌面。
“抱歉。”沈毫无诚意地抱拳致歉。他对这个想给全国的官缺都补东林党的老头儿向来没什么好感。
“诸位阁老,诸位部堂。请容我说一句。”徐光启站起来,拱手道。
“子先。你有什么建议直说就是。”方从哲立刻摆手示意。
方从哲原想通过骆思恭按住锦衣卫。只要事态不扩大,他就能凭着首辅的身份多方斡旋并逐步平息事端。邹元标的死,让事态完全失控,也让方从哲一时没了主意。他昨夜辗转反侧,一宿都没睡好。
“我倒是没什么建议,就是有一个隐忧。”徐光启的脸上写满了忧虑。
“什么隐忧?”坐在徐光启身侧的刑部尚书黄克瓒问道。
“我怕锦衣卫狗急跳墙。闹出更大的乱子。”徐光启回答说。
“什么意思?”刘一燝追问道。
“无论如何,邹南皋死在诏狱里是事实。这肯定不是皇上想要的结果。”徐光启作思考状。“锦衣卫尤其是北镇抚司,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自救。”
皇上向骆思恭下令的时候,徐光启就站在边上。他之所以如此说,是为了将锦衣卫一定会做的出格事,定成自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