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司礼监的茶和锦衣卫的鹅-《泰昌大明》
第(3/3)页
曹化淳也不急。他移开视线,端起自己的茶盏,用唇尖轻轻地试了一下,发现它已不再炙口。
陆文昭陷入了沉思:田同知巴结骆掌卫,把大鱼交给骆养性,骆养性因为某事把伸出去的手缩了回来,这件事是什么?这重要吗?重要吗不重要!
“在下明白了。”陆文昭点头起身。
“喝了茶再走嘛。”曹化淳用指尖敲了敲盏盖。
“多谢提督大人。”陆文昭举起茶盏,正准备将之一饮而尽,却听见曹化淳说:“这可是贡茶,喝得太急品不出味儿。”
——————
午时四刻,东司房狱。
大明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但实际上三法司却几乎没有问审官员的权力。
大理寺不设监狱,都察院虽有台狱司“狱司”,但只是九品小官,管不了在朝上仍有同僚的官员。而大部分下诏逮捕又经刑科给事中佥签的案件,本就不归刑部掌管。所以有明一代,对官员的问审几乎全由锦衣卫司掌。
宪宗成化元年,上令北镇抚司掌锦衣狱,并增铸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无须通过掌卫事转达,而锦衣卫官员中不掌刑狱者亦不得干预其事。
时迁事易。正德时,提督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的西司房搬出指挥使司衙门,建衙设狱,负责统一收监并问审各兵马司移交的犯人,称西司房狱。嘉靖时,东司房亦建衙设狱,称东司房狱。
因此,北京的锦衣卫便有了锦衣狱、东司房狱及西司房狱等互不隶属的三所刑狱。
在嘉靖皇帝完全掌控锦衣卫后,下令东司房将狱中的罪官移交给锦衣狱,将罪民移交西司房狱。自此,东司房狱就很少亲自掌刑,而改为分流官民两囚的“过渡狱”了。
万历后期,有缺不补的情况蔓延至锦衣卫系统的边角,所以当挂在东司房下的最后一位理刑百户寿终正寝,东司房狱便再没有专业的刑讯人员了。
“孙侍郎,吃午饭了。”卢剑星端来一只烧鹅、两壶浊酒,又端来一篮子白面馒头。
“吃这个?”孙如游疑惑道。
“烧鹅是我自掏腰包买的,没您的份儿。您只有馒头,不过您要是想喝酒,我倒是可以分一壶给您。”卢剑星大剌剌地坐到孙如游面前。
“你不审我吗?”孙如游只在锦衣卫狱里睡过一夜,但里面的惨相还是令他记忆犹新。
“您慌什么。我又没学过刑讯,要是一不留神把您给弄死了,那不就亏了吗。”卢剑星拿起一只鹅腿递给孙如游。“您也吃。”
“不是说没我的份儿吗?”孙如游不接。
“不吃算了。”卢剑星收回鹅腿,塞进自己的大嘴里。“我家大人去请老刑狱了,下午就来招待您。”
“下午?”
“不然呢,您以为锦衣卫请您来这儿住客栈啊。”卢剑星又抓起一个馒头。“放心,上面儿不让您死,您肯定能活。但有时候,死了比活着好。邹大人您认识吧?”
“认识。”孙如游点点头。
“他老人家一开始不招啊,十个脚指甲全给挑了,还上盐。到最后还不是竹筒倒豆子,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卢剑星在撒谎。尽管邹元标受了刑,但什么都没说。“不过您别担心,那边儿给他老人家请了大夫,死不了。”
“您认识临江知府钱若赓钱大人吗?”卢剑星又问。
“认识。”
“那就对了,他老人家在锦衣卫狱里待了三十七年。要不是先帝爷仁慈,恐怕得死在锦衣卫狱里。”卢剑星就着一口浊酒,将嘴里的馒头和鹅腿全部咽下去。“想来这事儿您应该也知道。”
“知道。”孙如游已经满头大汗了。
“您这岁数该回家享清福了,何必在这儿跟咱们死磕呢。”卢剑星图穷匕见道:“只要您招了,我每天换着花儿地给您上好菜,就算上边儿不放您出去,您也可以把这儿当客栈住。”卢剑星将另一只鹅腿递给孙如游。
“唉。”孙如游长叹一口气,接过卢剑星递来的鹅腿,慨叹道:“邹南皋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