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县令选举(下)-《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2/3)页
百姓也觉得这事新鲜,逐个排队上前,书写选票。拿海盐县为例,这里的百姓,对与庞举人的名字,是如雷贯耳,也有人支持他的建议,选票之上,自然会写上他的名字。海盐县的竞争,较为激烈,选票集中在两个人一身,一个是庞举人,一个是县丞。
待到所有的百姓都投完票,已经快到晌午。岳大人手下的护军和府衙的差役一起打开选举箱,从里面拿出选票,一张张的宣读。在念读的时候,还找了五名百姓上来帮忙监票,力求更加公正。
这是浙江第一次选举,岳肃并没有搞的太过完善,毕竟是第一次么,里面的弊端,经过这次之后,还得重新总结,力求越来越好。
一天之内,十三县的选举结果终于出来。其中海盐县,由庞举人当选。而其他十二县,有八个县,是由原先的县丞入选,剩下的四个县,是新来的士子选中。这四个县丞也算是倒霉,没有选中的原因,主要是以往的名声不太好,百姓不想让他当知县。
选举结果送到岳肃这边,岳肃并没有对被选中的十三个人给予任何评价。只是将名单上奏朝廷,没有选中的士子,也一并打发走。
岳肃在上呈朝廷的名单中,附带一份奏折,奏折的意思是这样的。此十三人是被百姓选中的新任县令,臣以为,他们既是民间百姓选举,其考绩也应由民间百姓衡量。以往的考绩,主要以诉讼、税赋来衡量,但这十三人,在考绩之时,希望朝廷允许,再由百姓投票。票分:满意与不满意,满意票数过六成者,为“可”;满意票数达七成者,为“良”;满意票数达八成以上者,为“优”。其中满意票数过半,未达到六成者,为“差”,准勉强留任一年,以观后效。不满意票数过半者,立即开革;不满意票数超过六成者,除开革外,再交有司查办。县令选举制既然是在浙江试行,那这套考绩制度,也就在浙江试行吧。待到年底考绩的时候,由百姓投票,对浙江所有县令,进行一次考核。
岳肃新提议的这个考绩制度,朝臣看了之后,不置可否。但是浙江这几个新任县令,都是选举的,特殊事例,特殊对待,也没有什么不可。太后看了之后,也觉得可以,既然都是百姓选得,那考绩也由百姓做主吧。
朝廷准许了岳大人提议的考绩制度,圣旨很快下达,送抵杭州。岳大人二话没说,直接行文转发到浙江所有县令手中。
这十三位刚刚当选的县令,正是得意洋洋,虽然岳大人在此,不便大捞特捞,但是小来小去的,也不会有人知道。县里的富户,也是各个在第一时间巴结上门,送来银子,希望能得到照顾。这些县令,有的收了,有的没收,反正是各有心思。
可当他们看到岳大人下发的行文之后,各个都懵了,考绩制度怎么都改了,还得让百姓来做主。这要是把小民百姓得罪了,估计也就能凑合干上一年,便得回家。看来,当初答应百姓的事情,不能光说不练,该干的还是得干,否则的话,岳大人一年之内,肯定是不能离开浙江的,到时投票考绩,掉脑袋都是有可能的。
县令们收起原先的打算,真个开始一心一意地为百姓做事。有官司上门,不敢懈怠,鸣冤鼓一响,是立刻升堂。管他有钱、没钱,必须一碗水端平,二门外看热闹的百姓那么多,处理不好,臭名声就得传遍整个县城。答应修桥铺路的,也都开始着手,半点不能贻误。
这十三个县是第一波施行县令选举制的,很快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消息也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其他各县。这些县里的百姓,对于朝廷的新制度都很是赞成,甚至有的百姓在公开场合都敢喊出,县令要是再敢帮着恶霸欺负人,等到选举的时候,非叫你难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