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换-《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2/3)页

    奏章呈到司礼监,邹义马上专程太后。此刻的张太后,正在慈宁宫会客,这个客人是自己的老爹张国纪。

    张国纪今天来找女儿,就是说两淮盐运的事。他表示两淮盐运是国家税收的根本,不能让不可信的贪官污吏充当,需要安排稳妥之人。张嫣也是这样认为,国家一年到头那么多开支,全靠那点赋税,要是再被下面的官员给贪了,那儿子的江山可怎么办?

    张国纪抓住机会,跟着提出抬举万燝当两淮盐运使,另一个党羽孙舫做两淮巡盐使,并大说二人的好处,及清名。张嫣对朝中大臣如何,也不是很了解,而且任免官员,她还没有那个能力,一切需要内阁来决定。

    心下犹豫的时候,外面有太监传话,说邹公公求见。太后立刻召见,邹义进来之后,将折子呈了上去。

    张嫣看罢,说道:“虽然他们两个还算清廉,但御下无方,可见是无能之辈。这样吧,就将他们平调到别处吧。我听说万燝和孙舫颇有清名,也算是能臣,你去内阁议一下,看让他二人补了两淮盐运使和巡盐使的空缺怎么样。”

    “是,太后。”看到张国纪坐在边上,邹义的心跟明镜似的,也不反驳,答应一声,就退了下去。

    张太后想撤一些大臣,确实比较费劲,但要换掉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那可是容易的很。他可不敢得罪张国纪,以免丢了自己的位置。

    邹义跑到司礼监,把太后的意见转达,心中暗笑,就那两个废物,还成了能臣。

    两淮盐运使的位置,可以给你张家,但总得有个交换吧。自己的门生亓诗教在岳肃掌权之后,一直就没有提拔,现在也该提拔提拔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以前是他的人,后来还被岳肃的人给抢了,那就让亓诗教去吏部当尚书,原先的尚书去礼部吧。至于礼部尚书,岳大人不是丁忧了么,内阁少个人,你就入阁吧。岳大人当了次辅,还一直站着刑部尚书的位置,只是因为公务太忙,把顺天府安排给了别人,现在你都丁忧了,这刑部尚书的位置也不能空着,我在拟一个自己人吧。

    这是一个交换,也是一个试探,方从哲答应了太后的意见,同时又请邹义把这个人事调动的提案送给太后。六部尚书之中,兵部、吏部、工部都是岳肃提拔的人,刑部由岳肃把着,总共六部,他控制四个。这次先摘掉两个,其他的,以后再说。

    邹义看了方从哲的提案,心中也是冷笑起来,不过他也不说破,只是点头,然后将提案拿给太后。

    六部尚书的调动,一般都是由内阁提议,皇上把准。眼下请你太后把准,就看你怎么决定。张嫣早就派人调查过岳肃,现在的吏部尚书虽然不能说是岳肃的嫡系,却也是岳肃保举的,绝非没有关系。岳肃的权利太大了,削去一些,也未尝不可,内阁既然这样提议了,那就这么办吧。

    方从哲取得了太后的支持,马上请礼部尚书入阁,吏部尚书补上礼部尚书,亓诗教升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也让自己人给补了。经过这次调动,齐楚浙三党原本只有户部尚书这一个缺,现在一下子又多出两个,占了三个尚书,已经超过岳肃。而且亓诗教空出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置,也让他安排自己人去干了。

    今天是崇景元年,明年便是京察年,方从哲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换吏部尚书,就是打算在明年京察的时候,大展拳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