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59章 决战万寿宫 京中刚刚因为今科殿试完毕,正要大肆庆祝,朝廷又获得一大批新鲜人才的时候。 严绍庭和张居正的奏疏,也在这个时候呈奏了上去。 一时间,喜庆的气氛瞬间冰冷到了极点。 虽然最近朝中的大小官员们,因为徽州府的人丁丝绢税课,陷入到六县大辩论之中。 无数的奏疏,也如同雪花片一样的涌进朝中。 但这些人的身份和影响力,自然不能与严绍庭或者张居正比拟。 而且严绍庭和张居正奏疏之中,言辞之犀利,也是旁人无法比拟的。 于是。 这一次的科举殿试,竟然就成了本朝最为冷淡的一科。 朝廷的赐宴,在一片暗流涌动之中草草结束。 不过今科一甲三人,倒是馆选了庶吉士。 这自然是大明朝公忠体国的首辅大人,秉公仗言,在圣前为一甲的三位提请奏议求来的。 翌日。 京中大小官员,早早的按照朝会的时辰从自家的被窝里爬了起来。 虽然皇帝已经多年不曾早朝。 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怕是西苑要有一番激烈的争斗,说不得到时候就会有旨意传召他们这些小官入宫参与奏对。 而内阁这边,严嵩、徐阶、高拱、袁炜四人,则是早早的带领着六部五寺的堂官们,等候在了西苑万寿宫外。 宫门在北京城内大小道观寺宇的晨钟声里,缓缓的打开。 京营参将郭玉创一身戎装,精神奕奕的带着一班如今有着天子近军的京营官兵,列队鱼贯而出。 官兵们手持更近似于仪仗类型的诸如金瓜之类的兵器。 在官兵之后。 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缓步走到了宫门前。 他挑眉看向在场等候多时的朝堂大员们,面露笑容:“今年的科举也算是了结了,朝廷又多了一批才俊为国效力,诸位近些时日审阅诸生考卷,为国抡才,可是有为我大明朝继往开来之功的。” 说着话。 吕芳已经是走到了严嵩等四位内阁大臣跟前。 他笑着说道:“昨日宫中的恩科宴,陛下本意是想过去看一眼今科的进士们,只是为了清修,以求上苍庇佑我大明江山社稷,方才求稳,未曾过去,不过主子爷到现在还是高兴着呢,能看到朝廷又多了一批才俊。” 这是吕芳第二次提及这件事情了。 显然是在告诫等候在这里的官员们,不要在大喜的日子,惹得皇帝不悦。 严嵩面上带着一丝笑容,点着头道:“朝堂之上,便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老夫如今业已年过八十,眼看着昨日那些个才俊们,老夫都觉得可以请辞回家颐养天年咯。” 吕芳却是上前,牵住了严嵩的手臂,两人在前头向着万寿宫中走去。 他开口道:“严阁老可不能这般说,都说老成谋国,咱大明朝现在可不能没有阁老掌板。那些个朝中新人们,也该是由阁老你们带着,多多教导如何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解难,造福黎民百姓。” 高拱举目看向走在前头的两人,品味着吕芳说的这些话。 很显然。 西苑这边是希望内阁能将朝廷里那些不和谐的声音,给管控一下。 要想着为皇帝分忧解难,而不是整日里你来我往的争斗,打着口水仗。 严嵩却好似浑然不知一样,点着头道:“如今徐阁老也回朝入阁做事了,朝廷的事情总是能一件件办好的,老夫也相信有徐阁老他们在,自然是能带好这些朝中新人,为陛下、为大明分忧解难,造福万方。” 说着话的功夫。 众人已经到了殿门前。 吕芳松开了严嵩,侧目回头看向宫门外。 今天要议的只有严绍庭和张居正的奏疏,而背后牵连的则是最近朝中一直在议论的徽州府人丁丝绢一事,还有顺天府这一次算是旧事重提的春闱会试诬告一案。 一事一案。 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上奏的两个人,却是关系大了。 严嵩等人已经进了殿中,看向珠帘后空空如也的御座,各自依着位次站定。 而在殿门外。 吕芳也已经看到宫门外,严绍庭和张居正的身影,这才点点头转身进了大殿,走向内殿去作通禀请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