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是夜。 京师已经深秋,将要入冬。 夜晚的气温,愈发寒冷。 严府书房里。 却始终保持着适宜的温度。 烛火明亮。 严嵩提笔站在书桌前。 严绍庭则在一旁研墨。 “爷爷,墨好了。” 严绍庭提醒了一句,严嵩这才提笔沾墨,定眼遍览铺在书桌上的三十年陈皮宣纸。 少顷。 手臂送向前。 手腕下压。 严绍庭探头看过去。 纸上已经留下一个硕大的墨字。 严绍庭皱眉看向老严头。 “忍?” 严嵩放下手中的墨笔,拿起一旁打湿了的松江毛巾,擦着手走向茶桌。 坐下之后。 严嵩一边泡茶,一边解释道:“小不忍则乱大谋,陛下这一次当真不想就此杀了徐阶?” 严绍庭又看了一眼铺在书桌上的忍字,而后走到茶桌前,坐在老严头对面。 这时严嵩也已经泡好了茶,倒了一杯落在大孙子面前。 他自顾自道:“陛下今天,比谁都想杀了徐阶、徐璠,抄没家产冲抵国库、内帑之用。但咱们这位陛下,可是做了四十年的天子,他当真能如此鲁莽的就将徐阶父子杀了?” 严绍庭低头品了一口茶。 老严头到底还是活得久,经验足。 同样的茶。 泡出来的滋味,就是比自己泡的滋味足。 他点头道:“也就是如此,孙儿今日被单独召回万寿宫的时候,没敢趁机弹劾徐家。” 严嵩嗯了一声:“你没做才是好。若是当真那个时候,借着徐璠贪墨的事情弹劾徐阶,陛下只会认为你是在落井下石。你过去所做的那些事情,也不过都是表面功夫,是道貌岸然之辈。” 严绍庭冷哼一声:“咱们这位陛下当真是能忍的,只是孙儿还是有些不甘,就这么让徐家轻飘飘的过关了。” “过关?” 严嵩抬头看了一眼大孙子,脸上露出一抹充满深意的笑容。 严绍庭皱眉道:“孙儿想的是,天子之所以如此,或许是为了将徐家留给新帝在新朝处置。这不就算是眼下过关了,毕竟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 可不就是说不准。 瞧瞧现在的严家。 忠君爱国的严家,站起来了! 严嵩却是看向深入深思,面有不甘的大孙子,脸上露出笑容。 “莫要纠结于一时之成败。” “朝堂之上,谁人不曾有过起起伏伏?” “和陛下今日所受的这一点憋屈相比,新帝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咱们这位陛下,也就不是他了。” 简单的安抚了一下大孙子,严嵩觉得依着自己这个大孙子的悟性,是能够想明白的。 于是,严嵩便转口继续道:“至于伱说的过关,现在说这件事也为时尚早。陛下毕竟是天子,是万人之上的存在。 “天子一怒,必然是伏尸千里。 “总得要给陛下一个不得不杀,不得不杀干净的机会。 现在徐璠如此贪墨,徐阶想来还不知道。而有了这笔银子,你觉得徐璠的心还能填满吗?” 严绍庭眼前一亮:“爷爷的意思是?” 严嵩微微一笑:“且等着吧。” “等着看看,咱们大明朝这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台子上,谁人能将戏唱到最后。” 书房里。 只有严嵩低声却充满智慧的声音。 忽的。 一阵寒风从夹缝中吹了进来。 摇曳了烛火。 “下雪了!” “好大的雪!” 书房外。 严府的仆役,忽然大喊起下雪了。 屋内。 严嵩抬眼看向被风吹开的窗户,片片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 他转头看向面前的大孙子,脸上露出笑容。 “看。” “你那个学生说的没错。” “下雪了,今年大抵是要大雪成灾了……” 严绍庭则已经是站起身,走到门前,打开门冲了出去。 外面。 漫天飞雪。 却早于过往任何一年。 …… 嘉靖四十年秋冬之际的这场大雪,来的太过突然,太过违背过往时节规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