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居正捏着刚刚送来的一份尚未拆封的书函。 送信的是锦衣卫的人。 而书函题跋,却是严绍庭敬呈张阁老几个字。 严绍庭和锦衣卫的关系,还是颇为密切啊。 张居正心中默默想着,将书函拆开。 在拆信的过程中,张居正想了很多。 或许是东南增产丝绸的事,又或许是两府田亩的事情。 自从他南下东南,时至今日。 在知道,朝廷已经将行销海外的丝绸生意,尽数交付对外商行,与那西班牙商人柏富贵及其背后的一干外商时。 张居正就清楚了一件事情。 自己之所以在东南,或许从一开始,就只是因为自己内阁辅臣的身份。 一切。 从一开始,或许就已经在严绍庭的算计之中? 尤其是在得知近来京中局势变化之后。 张居正对此猜测,愈发肯定。 此时。 信也已拆开。 张居正低头看去。 只一张纸。 只一行字。 “下官建请阁老回京之日以双脚丈量地方。” 一行字,一十七个字。 除此之外,再无他言。 张居正不禁皱起眉头。 “这是何意?” 他抬头看向前来送信的那名锦衣卫。 锦衣卫摇了摇头:“回禀阁老,严侍读只说阁老看到这份信,就会明白的。” 张居正面色愈发疑惑。 但他还是挥了挥手,示意道:“有劳你了,去门房领份茶水钱。” 锦衣卫拱手告退。 独留下张居正一人。 “回京路上,地方或有情蔽?” 张居正默默的念道了一声,随后脸色渐渐舒展开。 他懂了。 只是却非有所情蔽。 这时候,张居正又想到一人。 一个已经不少时候未曾再见到的那个人。 海瑞,海刚峰。 似乎,他也是一步一步从苏州府出发,走向徽州府的。 不由的,他就想到这一次出京南下,与在京中时,对地方的认识。 不到一年光景,自己的认知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或许,从地方走回京中。 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东南的局势,因为严绍庭而发生着一切变化的时候。 京中。 却显得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因为自从都察院的御史,突然弹劾翰林院开始。 那几名上疏弹劾的御史,又将矛头指向了东宫詹事府。 原因很简单。 亏空过甚。 两衙官员不思当差做事,有渎职懈怠之嫌。 科道言官忽然将矛头对向朝堂清贵之地的翰林院和詹事府。 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偏偏就是出现了。 翰林院和詹事府,自然是按照规矩,上疏自辩。 等事情到了内阁。 徐阶自然是想要将事情压下去。 不论是翰林院还是詹事府,都是清流清贵之地。 如何能让都察院给盯死了。 不过高拱却是很意外的,表示要听科道言官的声音,要将这件事情查清楚。若翰林院和詹事府没有问题,那么也能为两衙正名。 随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