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完之后,嘉靖闭上了嘴。 等离开昌平,回到京城,入了西苑。 他与眼前这个儿子,便又只能是君臣而论了。 朱载坖点点头,但仍然是解释道:“儿臣未经请旨,便私自出城,还请父……亲责罚。” “罚什么?为何罚?” 嘉靖淡淡一笑:“罚了你,是不是朕也要自罚?” 朱载坖脸色一紧,有些惶惶不安。 见着儿子这般模样。 嘉靖却是畅怀大笑:“免了免了。你啊,就是太过谨慎,太过刻板了一些。这样……很不好。” 最后一句话,嘉靖是双目盯着朱载坖说的。 朱载坖俯首谨听。 但嘉靖却是摇头道:“你啊……还是不懂。” 想了想。 嘉靖这才想好该如何和多年未见的儿子说些不能与外人说及的话。 “天家……” “乃君也。” “御下当有君王威严。” 朱载坖目光闪烁,这话其实含义很明显了。 甚至于若不是当初的事情,自己在十多年前,就能以次序被册立为大明东宫太子储君。 朱载坖稍稍放松了一些,点头:“儿臣明白。” 说话之间。 朱载坖也站直了一些,微微昂首挺胸。 见到儿子明白,嘉靖这才点点头。 他又说道:“你常年在王府,出来走走也是好,能亲眼看看我大明的百姓如何,不光是昌平,若是有机会……还要看看别处百姓。” 说到这里,嘉靖却是眼底闪过几道阴霾。 半响后。 他才说道:“天下……并非处处都如昌平。” 朱载坖嗯了一声:“儿臣晓得,百姓时艰,经年只为饱腹。” “你能明白就好。” 嘉靖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若是大明将来的君王,不知道百姓真正的日子是怎样的,只会被朝堂之上那所谓衮衮诸公所欺瞒蒙骗。 自己虽然知晓。 但是…… 嘉靖不由一叹,不愿再想此事,而是转口道:“严绍庭此子,你如何看?” 见身为皇帝的老父亲终于不再提前面那些事。 朱载坖亦是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笑着说道:“严侍读少年英才,得陛下宠信拔擢,充任世子侍读,虽偶见于王府,却也能看得出,乃是治国之才。” 嘉靖却是当即说道:“错!” 朱载坖连忙躬身,面向嘉靖,露出疑惑。 嘉靖摆摆手:“无关紧要,只是你要记得,治国唯君王,诸臣皆辅国。” 此言一出。 朱载坖也是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他迟疑着开口道:“所以,严侍读便是我大明辅国之臣?” 嘉靖点点头,却又摇头道:“如今看来,辅国之说尚早,但治民一方却已可用之,谋略一事亦可任之。” 说着话,他看向朱载坖,面露笑容。 “朕大抵还能活些年头,且替你……们看着,若他不曾走错路,那时候便是辅国之臣了。” 朱载坖顺着这话便往下说道:“那时,严侍读便可居庙堂之高,为大明辅国治世?” “压。” 嘉靖却又说了一个让朱载坖不曾想到的回答,而后就解释道:“君君臣臣,但有辅国之臣,可重用不可一时拔擢。而若急一时之需的幸臣,重用拔擢于高位,当需用毕而废,此乃君王正道。” 朱载坖目光流转,明白之后才点头回应。 所以在父皇的心中。 严侍读便是那种若不走过路,就要一步一步升用的辅国之臣。 见朱载坖明白这层道理。 嘉靖说道:“记住,若用一人,当先压此人。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