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严世蕃和裕王府赶来的那人对视了一眼。 两人都已经分不清当下,严府门口的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一众举子们,更是心都乱了。 难道他们今天真的错了? 这时候。 徐渭便走上前来。 “诸位,在下徐渭,徐文清,本在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衙门,为胡部堂幕僚师爷。” 徐渭刚介绍完自己。 严府门前的举人们,便纷纷脸色一变。 所有人都齐齐躬身,朝着徐渭拱手而拜。 “我等,见过徐先生。” 众生面色郑重,无有不愿。 虽然徐渭在科考一途,没有什么成就。 但架不住,他的名声大啊。 其书、其画可以说是当下无人能及。 更不要说徐渭还擅操琴、深谙音律、戏曲。 徐渭开口道:“诸位厚礼,在下末学,却有几句话要说。” 见到徐渭要说话。 而且,此刻在场的某些举子心中,在过去就对徐渭颇为崇拜。 如今自己的偶像要说话了。 众人纷纷面露期待。 徐渭正色道:“在下初入京师,乃是胡部堂所托,说起来惭愧,当初在下入京,亦是只当报答胡部堂往日之恩,在严侍读身边应付了事。” 这话一出。 众人又对徐渭的直言诚实所佩服。 徐渭则是继续道:“但在下入京不久,便被严侍读才学折服。严侍读或因蒙荫,未曾科考,但其家学渊源,更能追溯至阳明先生。 “或许诸位不知,严府书房,存书无数,其中阳明先生生平所著书籍尽在,更有阳明先生不传世批注圣贤书籍留存。 “而今昌平书院将要建成,其中有藏书楼一座,存书更是犹如浩海。 “严侍读自小习读,深究阳明先生之学。过去严阁老与阳明先生多有往来,探究学问,严侍读更是自小便学于严阁老之手。 若论阳明先生的学问,严侍读可为一家!” 严府门前,举子们已经满脸呆滞。 经过徐渭介绍,他们这才想起来,严家在经学上,可是独树一帜的。 尤其是严阁老,过去真的就如徐渭所说,和阳明先生交往深厚。 就在众人一阵迟疑的时候。 严绍庭却是掩面摆手,开口道:“徐先生厚赞,诸位同学莫要听信,本官不过是平日喜好读书罢了。” 徐时行和王锡爵对视一眼。 两人心中都有了成算。 在其余举子心中,亦是各有想法。 但说到底,都已经知道,今天他们所要声讨的事情,怕是真的错了。 一面是不能逼着严绍庭去死。 另一面,有裕王和徐渭的话,足以证明严绍庭在经学上是有真本事的。 如此。 明年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春闱会试主考官的事情,他们还如何置喙? 严绍庭又道:“诸位同学或许不知,如今昌平书院即将落成,藏书楼登高可观沃野山林之境。书院有裕王资助日用之食,亦有陋室几间,若诸位同学有意,可于本府领取号牌,下榻阅书观景。本官以为,也不失为一处待考好地方。” 徐渭亦是说道:“在下亦有几位经学好友,正值京中,已经去函,邀与昌平时常辩经赏景。” 管吃! 管住! 还有经学前辈辩经! 这可是大好事啊。 当场就有不少举子面露期待,出言应和。 这时候。 严绍庭又下一级台阶。 “诸位,且让让,本官先去西苑请面,若能全身而回,再与诸位同学一聚。” 说着话。 严绍庭又摆出一副,要去西苑面圣请辞的神色。 众人心中一慌,忙将上前,将严绍庭面前的空隙完全堵住。 徐时行、王锡爵两人则是带头拱手弯腰。 “严师留步。” 两人这会儿心中其实已经思虑清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