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是我大明未有之物而已,如何能称祥瑞,百姓不知,朝中却断然不能人云亦云。” 祥瑞之事的头子是不能起的。 这玩意一旦起了,就收不住了。 底下人,会拼了命的去弄祥瑞。 嘉靖亦是点头道:“此风不可长,内阁要行文朝野,禁绝再以祥瑞。” 说着,嘉靖眼神满意的看向严绍庭。 还是这小子懂朕啊。 要是什么都能是祥瑞。 自己还修个屁的道! 而严绍庭则是接着说道:“高尚书所说的亩产可达十数石,确实是自微臣口中而出。 不过那是红薯在吕宋当地产量,我朝从未栽种过,或许会有水土不服。 不过微臣已经探明,此次回京之时,已经交代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带着昌平百姓在清理出来的受灾田地,移载红薯,可于早冬之前成熟收获,是为早冬薯。 如此,只等今岁入冬前,便能知晓这红薯于我朝土地之上真正亩产究竟能有几何。” 红薯这东西,严绍庭很清楚。 很久以前,自己还是少年时,老家那间泥土墙茅草屋里就有一口地窖,终年装满了红薯。 那时候,少年总是爱放屁的。 而今,放眼大明周边,能让大明人触碰到的地方,也唯有红薯能拿到。 这玩意虽然有各种缺点,但独独产量大能让人吃饱肚子,便是最大的优点,足以掩盖掉所有缺点的优点。 先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 再去议论其他吧。 不过对于现在的红薯种栽种大明,产量究竟能有多少,严绍庭同样不敢保证。 这话倒是不能说满了。 不然可能就是一个装逼不成,遭雷劈的结果。 严绍庭此刻回答,倒是立马引来在场众人点头赞同。 不提严绍庭的身份。 这小子说话做事,还是很符合皇帝刚刚那篇帝爱卿里的话。 这小子做事稳重牢靠。 袁炜更是出列,要为自己的知己夸功。 只见袁炜极为夸张的拱手作揖。 而后竟然是以内阁辅臣的身份,朝着严绍庭拱了拱手。 “陛下,严侍读果真如陛下所言,乃是我朝砥柱。严侍读初得红薯,便已遣人栽种昌平,不曾夸大,万事求实,可谓老成持重之言行举止。” 嘉靖则是笑呵呵的出声:“那个周云逸倒是能心甘情愿待在昌平种地。好啊,钦天监本就是天象地象,不能抬头望天,低头耕地也是好。” 说着话。 嘉靖又看向严绍庭:“你教出了个好学生!” 严绍庭只得默默颔首以对。 现场却是有些诡谲尴尬。 这已经是皇帝第二次提及严绍庭和周云逸这对强成的师生了。 如今再提。 算是彻彻底底坐实了周云逸是严绍庭学生的事实了。 再联想到去岁腊月,周云逸在午门前那惊天一跪。 缘。 妙不可言! 而玉熙宫里,有了严绍庭的解释,君臣对红薯亩产一事倒也没了太高的关注。 一切总是要等到入冬前,才能知道分晓。 左右也不过是个钦天监监正亲自去种田罢了。 成了自然是大好事,也能算作年终给朝廷上上下下多了一份贺礼。 不成,就算是给大明多上一个粮食作物。 随着嘉靖一声道法长吟,群臣退散。 出至玉熙宫外。 今日里扭转乾坤,再获掌军需事权的严绍庭,自然是立时收到了在场六部、五寺、九卿的奉承。 不少人已经开始言语之间,夹杂着军需贪墨一案空出来的官职如何安排之类的话。 第(2/3)页